快訊

藝人NONO遭控性侵、猥褻等7罪 士林地院13日宣判...罪行一次看

印巴空戰 美官員:巴國殲10擊落印度2戰機

母親節假期防劇烈天氣 吳德榮:下周一轉晴熱、520再有梅雨鋒侵擾台灣

新北八成民眾建議幼兒園男廁加門 教育局表示須待中央指示

桃園市義興國小不僅國小部有性別友善廁所,幼稚園廁所也重新改建,幼兒使用的小便斗的馬桶都裝上隔間,讓小朋友從小學習尊重他人隱私。本報資料照片
桃園市義興國小不僅國小部有性別友善廁所,幼稚園廁所也重新改建,幼兒使用的小便斗的馬桶都裝上隔間,讓小朋友從小學習尊重他人隱私。本報資料照片

隨著性別友善觀念逐漸普及,民間團體「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不小盟)於日前舉辦新北市性別友善議員聚會,提出一項小便斗加門。該提案主張從幼兒園開始,議員黃淑君調查八成民眾期推動男廁小便斗設置隔間及門鎖,維護男童隱私與身體自主權。新北教育局則表示待中央指示。

根據不小盟提供的調查資料,現行多數幼兒園小便斗均無隔間設計,使用者容易在如廁時暴露隱私。團體指出,性平教育強調「身體界線」與「自主權」,但從幼兒園到公共設施,男生小便斗普遍缺乏遮蔽,與性平理念背道而馳。相較之下,女廁馬桶皆有獨立隔間,形成性別待遇上的落差。

該聯盟進一步提出具體措施,包含要求新北市教育局全面檢視幼兒園廁所設計,落實法規中「小便斗應有隔間」的規範;另建議環保局在性別友善廁所標章檢核中,增加小便斗隔間內設置垃圾桶、衛生紙、酒精等清潔設備。舉例來說,預計改建的林家花園性別友善廁所,即可率先納入「有門小便斗」設計,作為全台首創亮點。

在社群平台上,不少網友也針對此議題發表看法。網友表示其實沒辦法想像為什麼男性不注重自己的性器官隱私?青少年或男童可能因此被有心人騷擾。網友認為男性若覺得有需要,也應該站出來爭取自己的隱私權,有門甚至能上鎖的設計,會讓人更有安全感。

關注教育議題的新北市議員黃淑君表示,她支持從幼兒園階段就建立學生對於身體自主的認知。不論性別,孩子都應該在一個尊重隱私、符合現代價值的空間中成長。新北市在推動性別友善設施已有初步成果,若能進一步思考小便斗加門的可行性,將有助於深化教育與設施的結合。

根據黃淑君網路票選調查,截至目前已有近500位網友參與投票,其中高達79%支持小便斗要有門,顯示社會對此議題已有高度共鳴。不小盟期望新北市能成為引領全台的示範城市,未來無論在校園或公共空間中,男性也能享有與女性相同的如廁隱私與尊重。

教育局則表示,依據2023年函知教育部校園性別友善廁所及宿舍設置指引,新北市國中小與高中職於主要教學或活動區域,需設置至少1 座性別友善元素的廁所,其設置目的為讓任何性別者都能使用,且使用時都能感到自在的友善廁所。教育局持續將友善廁所優先納入新建校舍案及廁所改善更新工程案,逐年增設,落實性平友善學習場域。

教育部前開指引暫未涵蓋幼兒園,是否自幼兒園起設置友善廁所仍待中央一致性規定,依據現行幼兒園及其分班基本設施設備標準規定,小便斗須設遮蔽隔板,同時隔板高度不逾 120 公分且不得裝門鎖,以兼顧安全與隱私。教育局將透過園所評鑑與輔導機制,持續強化幼童性別友善教育環境。

小便斗 性別

延伸閱讀

新北國小藏書六都墊底 教育局:總數量全國之冠

潛在危樓難補強 議員促新北放寬補助門檻、加快審查

汛期將至!新北市議員質疑浮洲防洪規畫 水利局:透保水設施設計中

閱讀教育邁向AI時代 新北4年斥資1.5億校校升級

相關新聞

解聘新法周年 影響8成教師留任意願

新版「教師法」實施後,「高中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解聘辦法)也引入校事會議調查制度。隨著解聘辦法上路滿...

大學性平會 1人負擔8千學生

性平法實施將邁入第廿一年,性別平等學生倡議連線針對大學性平課程開設、性平會組成和量能進行調查,發現校園性平會的遴選標準、...

2位小學生勇敢舉發「偷拍狼師」 台南市長黃偉哲今嘉許頒發嘉勉狀

上月台南市某國小發生疑似師對生校園偷拍性別事件,是有兩位學生敏察異狀,主動告知家長及通報警方,學校也同步啟動校園性別事件...

AI走入偏鄉 鴻海教育基金會偏鄉國中研習營開放報名

2025年鴻海教育基金會偏鄉國中AI研習營開放報名。鴻海教育基金會表示,報名日期為即日起至5月30日(星期五)17時止,...

新北八成民眾建議幼兒園男廁加門 教育局表示須待中央指示

隨著性別友善觀念逐漸普及,民間團體「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不小盟)於日前舉辦新北市性別友善議員聚會,提出一項小便斗加門。...

教育不能等!中央遲未核定竹縣高中經費 家長將陳情

新竹縣人口持續快速成長,面對即將到來的高中招生高峰,新竹縣府提出「高中五大方案」至行政院,以提升高中教育量能。不過,截至...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