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影像看見信仰 國家攝影中心「諸神與眾生」今開展

如何透過影像,看見信仰?文化部所屬國家攝影文化中心今揭幕「諸神與眾生」展覽,透過攝影與影像藝術,探索信仰的多元樣貌。自即日至6月29日,民眾可至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欣賞16位藝術家打造的18組作品,也在光影交錯之間,重新思考信仰的價值。
今日展覽開幕由文化部長李遠、國立台灣美術館長陳貺怡、崑山科技大學創意媒體學院長邱國峻、台灣省城隍廟董事長蕭中川、嘉義國際藝術紀錄影展藝術總監黃明川、台灣攝影文化資產協會理事長張美陵、參展藝術家代表李小鏡及馮君藍等各界貴賓出席與會。
李遠說,藝術家之所以珍貴,在於他看的東西跟一般人不一樣,透過藝術的詮釋讓我們更了解世界的複雜性,「諸神與眾生」這個展覽真的蠻適合代表台灣的文化。台灣的歷史造就了台灣非常多的宗教文化,很多文化和宗教就算是來自中國大陸,來到台灣也落地生根,也有所改變,且台灣人對於宗教信仰也非常熱情,感謝民間及攝影中心同仁的努力,共同成就了這個多元的展覽。
國美館長陳貺怡則指出,「諸神與眾生」展覽涵蓋當代攝影及影像裝置藝術,呈現信仰文化在當代社會中的多元詮釋,展區分為「諸神」與「眾生」2大子題。「諸神」展區關注神聖意象的重塑,透過攝影與數位影像,呈現信仰如何在歷史與當代社會間流動,並探討人與神的連結;「眾生」展區關注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內在信仰追尋,探索個人與社群之間的精神場域,並透過生死議題的詮釋,反映生命的流動與超越,探討有情眾生在信仰體系中的角色。
策展人邱國峻分享,透過這個展覽讓不同的信仰經驗得以交流,目的不在說服彼此,而是因為分享而互相了解。他提到,影像讓無形的信仰顯現。展覽希望透過攝影的視角,引導觀眾感受信仰的多重樣貌,並深入探索內心世界。進而在觀看中發掘信仰如何影響我們的世界觀與精神體驗,開啟關於信仰與自我的對話。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