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搧巴掌、抓頭髮…高雄某國小教師爆不當管教 小一童至今走不出創傷

晶片被用於華為高階AI處理器 路透:台積電恐遭美罰款330億元

19校園周邊及易肇事路口改善 竹縣新社國小通學步道完工

新竹縣府近期完成新社國小通學步道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工程,重新建置穿透式圍籬與植栽、重鋪人行道地磚、重新規畫家長接送區與無障礙動線,提升更安全舒適的步行環境。 圖/新竹縣府提供
新竹縣府近期完成新社國小通學步道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工程,重新建置穿透式圍籬與植栽、重鋪人行道地磚、重新規畫家長接送區與無障礙動線,提升更安全舒適的步行環境。 圖/新竹縣府提供

新竹縣府重視學校師生通學安全,持續爭取改善校園周邊通學步道,2023年獲內政部國土署「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計畫」補助4.7億元,陸續改善19處校園周邊環境及易肇事路口,近期完成新社國小通學步道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工程,重新建置穿透式圍籬與植栽、重鋪人行道地磚、重新規畫家長接送區與無障礙動線,提升更安全舒適的步行環境。

教育局表示,新社國小通學步道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工程總經費約2100萬餘元,改善工程總長510公尺。工程內容包括重新建置穿透式圍籬與植栽、重鋪人行道地磚及重新規畫家長接送區與無障礙動線,同時移除道路側障礙物,改規劃為避車彎,提供車輛臨停接送學童,讓學生通學安全更有保障。

新民街是新社國小周圍路段,這次則是打除原有人行道外側花台,並配合校園圍牆退縮80公分,於內側設置植栽帶,讓人行道淨寬可達2.4公尺,同時移除道路側障礙物,並規畫停車彎提供車輛臨停接送學童,提升學童通學安全。

新社國小張奕財校長指出,這項工程完工後提昇校園周邊整體交通安全,在不影響正常車流的情形下,將外移電桿後的的空間設置人行道以及停車區,方便接送學童,家長讚許有加。

工務處長戴志君表示,112至113年度縣府陸續完成校園週邊暨行車安全改善計畫,優化的路面長達8.23公里,除了新社國小,竹北國中、竹北國小、中山國小已完工啟用,施工中的有十興國小和豐田國小。

教育局長楊郡慈說,教育局持續關注校園安全,目前新豐國中、華山國中和安興國小也都提出計畫,刻正爭取中央經費中。

縣長楊文科表示,縣府非常重視學生上下學的交通安全,同時將社區居民通行步道也一併考量,讓交通安全朝零傷亡邁進,希望透過爭取中央計畫挹注,逐步改善早期規畫缺乏人行空間的舊社區周邊,並持續建置學校與社區共享、安全、舒適的通學步道,串連整體人行環境空間發展,建構友善人行空間路網。

新竹縣府近期完成新社國小通學步道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工程,新民街是新社國小周圍路段,也一併改善完成。圖/新竹縣府提供
新竹縣府近期完成新社國小通學步道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工程,新民街是新社國小周圍路段,也一併改善完成。圖/新竹縣府提供

人行道 教育局 校園安全

延伸閱讀

竹縣總圖委外經營空間 9日舉辦招商說明會

常違停被檢舉要求塗銷人行道 議員:竹市府要展現決心

日籍婦挨撞不治 高雄中華五福圓環人行道增設欄杆

竹縣12歲以下占總人口7.6% 歡慶兒童月規畫39場活動

相關新聞

基隆二信將設半導體實驗班 菁英式教育培訓出大學新生

基隆市二信高中今天表示,順應全球半導體產業快速發展趨勢,二信電機科成立「半導體實驗班」已獲教育部同意,未來將與設有半導體...

家長會幹部 雙北擬納排黑條款

台南去年創全國之先訂定學校家長會長「排黑條款」,但雙北都無嚴格規範,家長憂心,保全也要良民證,家長會幹部某種程度也屬「校...

不支持母語教學?遭指打壓台語教育 台中賴厝國小校長:別混為一談

台中市「一群支持母語人士」向媒體爆料,指賴厝國小校長趙祝凌「打壓台語教育」阻撓該校老師提出的「台灣台語沉浸式教學計畫」執...

北投國中女壘隊籌400萬赴美 學生自製運動吊牌義賣

北投國中女壘隊屢創佳績,繼U15亞洲盃第一名、U15世界盃第四名的優異表現後,近期獲邀將遠赴美國參與「2025貝比魯斯聯...

嘉市優質教育家長肯定 小一新生周五報到…這7所國小總量管制

嘉義市國小11、12日統一辦理114學年度小一新生報到(登記)作業。依據戶政機關提供設籍學齡兒童資料,新生分發人數219...

籌赴美比賽經費 北投國中女壘隊 義賣運動吊帶

台北市北投國中女壘隊繼U15亞洲盃第一名、U15世界盃第四名的優異表現後,近期又獲邀赴美參與「貝比魯斯聯盟U16壘球世界...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