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中正國小科展奪三獎大滿貫 在地酒糟變身創新教材

金門縣中正國小學生參加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勇奪多項大獎。圖/中正國小提供
金門縣中正國小學生參加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勇奪多項大獎。圖/中正國小提供

金門縣中正國小的學生參加40屆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日前在平潭舉行,來自團隊表現亮眼,在「地球環境與宇宙科學」類別中,一舉奪得一等獎、賢鑒科學教育獎及盧嘉錫青少年科技創新獎三項大獎,成為本屆賽事矚目焦點,也為金門爭光。

此次獲獎團隊由指導老師李麗娟、李怡芯帶領,成員楊曜銘、呂晨睿歷經2年鑽研,主題聚焦於金門特產「高粱酒糟」的再利用。學生透過實地訪查、實驗操作與多次盲測,成功研發出多項環保產品,並將成果應用於教學推廣與公益用途。研究不僅去年奪得金門縣科展第一名,代表參加第64屆全國科展並榮獲鄉土教材獎,更於第40屆廈門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脫穎而出,晉級省級賽並再創佳績。

校長陳為信表示,學生的研究不僅具科學性,也展現對家鄉文化的深刻關懷。他強調,學校多年來深耕科學教育,此次佳績是老師、學生、家長與學校通力合作的成果。他也感謝金門縣副縣長李文良、教育處長孫麗琪、金門大學賴盈璋教授,以及摘星文教、圓頭企業等單位的協助,讓學生能在各階段獲得專業支援。

參賽學生楊曜銘回憶,初次製作高粱慕斯時,因壓頭卡住一度受挫,經老師鼓勵拆解探究,才發現是濾網堵塞。他說,這次經驗讓他明白「實驗就像打遊戲破關,要不斷嘗試、找到解法」,並從中培養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另一位學生呂晨睿則分享,最難忘的是參與校園及社區宣導活動,從一開始面對人群的膽怯,到逐漸獲得肯定與掌聲,讓他體會到「把科學帶到生活中」的價值與意義。團隊也曾將自製產品捐贈給弱勢家庭,獲得社會各界好評。

指導老師李麗娟說,學生們歷經兩年不間斷的努力,從調查、實驗、推廣到產品改良,完成十代產品開發,過程雖艱辛卻收穫豐富。她感動表示:「孩子們的恆毅力與創意,讓我們深信教育的力量。」

家長代表楊媽媽也感性表示,這段歷程不僅讓孩子成績亮眼,更讓他們「打怪升級」,提升抗壓力與應變力。她感謝師長與團隊的無私奉獻,「這些經驗將是孩子一生的養分。」

校方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跨域整合與創新教育,鼓勵學生勇於挑戰,培養更多具科學精神與社會關懷的未來人才。

金門縣中正國小學生參加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比賽中受到評審的矚目。圖/中正國小提供
金門縣中正國小學生參加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比賽中受到評審的矚目。圖/中正國小提供
40屆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日前舉行,金門縣中正國小的學生在「地球環境與宇宙科學」類別中,一舉奪得3項大獎,成為本屆賽事矚目焦點。圖/中正國小提供
40屆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日前舉行,金門縣中正國小的學生在「地球環境與宇宙科學」類別中,一舉奪得3項大獎,成為本屆賽事矚目焦點。圖/中正國小提供

金門 科學 團隊

延伸閱讀

金門檢討五一陸客潮交通亂象 縣府啟動滾動修正機制

你一擊多痛?《光與影:33號遠征隊》團隊內部曾舉辦比賽 記錄不到一週就被玩家超越

響應「世界水獺日」北市動物園快閃活動喚醒保育意識

賴清德就職周年 2陸男非法入境金門 法院裁定羈押

相關新聞

曾面臨併校…國小新生20人滿額創下連江首例 教育處研議入學規則

人口僅1萬4千餘人的連江縣,仁愛國小今年新生招生20人滿額,創下全縣首例。連江縣教育處表示,超額學生已協調至鄉內他校就讀...

師生比高、校長也得四處籌錢 從南韓、越南看台灣菁英教育困境

以前台灣的教育成果傲視亞洲,豈知近年來,不僅韓國重點扶植20所科學高中,連越南的私立中學也全力發展教育...

台南市高中免試入學 改每國中保障2名額

台南市高中免試入學實施「1校1名額」保障措施,每所國中都有學生可依免試超額比序積點,優先錄取南一中、南女中等前幾志願學校...

結合美學 新北汐止青山國中小打造森林系童軍教室

新北市汐止區的青山國中小,長期積極發展童軍課程,師生們一直期盼能擁有一間兼具教學、實作訓練與交流功能的特色教室。所以,學校在去年申請了,由教育部指導、台灣設計研究院主辦的「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學校結合戶外教育與空間美感,打造出獨具風格的「童軍教室」,讓學生們都超喜歡上童軍課。

臺法小帆手攜手啟航 跨海築夢航向永續

海洋委員會、法國在台協會與宜蘭縣立岳明國民中小學,日前在淡水漁人碼頭舉辦「攜手國際‧航向蔚藍」啟航典禮,來自臺法兩地的師生們,將以6天的旅程,駕駛帆船,探索通向世界的藍色航道,在跨越國界的學習中播下友誼的種子,在海洋的懷抱裡共築永續未來。

台南建興國中數資班獨立研究發表會 看到深化資優教育實踐

台南市建興國中今辦「數理資優班獨立研究發表會」,13組學生以4大主題「曙光之門,啟程的光芒」、「蟲生密語,微觀之森」、「...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