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調查:近6成小學生性知識不及格 半數靠上網搜尋自學

「老師,為什麼女生會流血?」面對孩子純真的提問,多少大人選擇閃躲或敷衍?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兒福聯盟今共同發布『2025台灣兒童「全面性教育」現況調查報告』指出,結果發現,受測的小五、小六學童平均僅得53分,近6成不及格,而近半數學童只能靠上網搜尋自學性知識。
調查針對五至六年級學童設計11題與自身發展相關的性知識題目,結果顯示學童平均僅答對5.9題,換算為百分制為53.1分,實際上有高達58.9%的學童不及格,僅有2%的學童能全數答對。
其中答錯率最高的題目為「夢遺通常會定期發生」,高達74.8%的學生誤答;其次為「大部分的女性會在10歲以前出現初經」(62.4%)及「懷孕的時候不會有月經」(54%)。
調查也指出,學童對異性的身體發展較為陌生,男學生中有74.4%對月經理解錯誤,女學生則有77.7%不了解夢遺的概念。對異性身體發展的錯誤認知,可能導致孩子對青春期變化產生恐懼、嫌惡,甚至以戲謔態度面對性別特徵,進而引發性別歧視或霸凌等問題。
調查發現,學童自覺最主要的性知識來源為老師或教科書(82.5%)、家長(55.5%)、自行上網搜尋(49.8%)、YouTuber或網紅(31.2%)及社群軟體(26.5%)等新興媒體也占有一席之地。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學校課程是主要來源,卻有超過半數的學童表示已完全忘記課程內容(53.4%),顯示現行教學內容並未被好好落實或不夠貼近生活情境,加上性教育未列入考試範疇,導致學童的學習動機與成效皆偏低。另一方面,近半學童靠自己在網路上搜尋性知識,反映在校內獲得的資訊無法滿足需求,卻也暴露在錯誤、片面、甚至帶有性別偏見的資訊風險中。
調查也顯示,國小高年級學童對戀愛已有明確興趣與經驗,有24.2%表示「現在想談戀愛」,23.1%則曾有過戀愛經驗,等於每四位學童中就有一位正在或曾經交往。交往對象來源方面,80.8%的學童與同學交往,其次為網友(15.8%)、朋友介紹(10%)與補習班同學(9.7%),值得關注的新興現象是有6.6%的孩子曾表示與虛擬人物或二次元角色談戀愛。
性平協副理事長王柏元指出,全面性教育旨在強化孩子在性別、情感與身體發展上的整體學習,這次調查幫助我們掌握孩子實際接收的內容、知識落差與迷思,進而調整課程與教學策略。
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理事長陳儀說,多數家長傾向國中才教性與生殖健康,但本次調查顯示,國小高年級學童對月經、夢遺等基本知識仍明顯不足,反映出「適齡」若由大人單方面設定,反而容易讓孩子陷入資訊落差或誤解。
她說,孩子會從網路上搜尋「綠茶婊」、「處女膜」這些詞,但網路上資訊面向往往不夠完整,與其禁止孩子搜尋,應鼓勵他們查完後回頭與師長討論,家庭與學校應提供孩子足夠的空間與安全感,讓他們願意提問與討論,避免性教育變成單向說教或錯過對話契機。
兒盟研究暨發展組織處處長黃韻璇指出,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提問,常以「長大就知道」、「以後再說」輕描淡寫,調查也顯示教育與環境對兒少價值觀的形塑具有關鍵影響,只要大人願意正面、開放地跟孩子討論,孩子就能慢慢學會尊重不一樣的人,也更能理解多元。
面對性知識不足、觀念偏誤與教育落差等問題,性平協與兒盟共同提出三項呼籲,盼政府、學校與家長共同合作,讓全面性教育不再是課本上的空談,而是孩子理解自我、尊重他人、保護自身的實際能力。
▪高三生升學最後關卡!114分科最齊全攻略 從報名到考試規定一次掌握
▪114年分科倒數衝刺!首次加考數乙 8科重點、答題技巧全收錄
▪放棄北一女!她對媽連吼3句話秒選附中 網見後續:做什麼都會成功
▪提前逾20分鐘警告「大地震要來了」!日本科學家找到預警新線索
▪電機系讀3年「沒成就感」想鬼轉 大四生掙扎考研or工作…網:別受限
▪名校+熱門科系=人生起飛?「四大電機」碩士生吐心聲:希望你不會成為下一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