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辦公室隱藏凶器!最容易割傷手的紙張是「它」 接觸角度很關鍵

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丹麥技術大學的物理學家對不同厚度、硬度的紙張,甚至考慮到不同的接觸角度,測試這些紙張對凝膠的切割能力,分析了最容易被割傷的幾種可能,研究團隊也對紙張「殺傷力」進行排名,刊登在《物理評論 E》(Physical Review E)。

哪種紙張最容易割傷手?

研究發現,過厚的紙張因為其接觸表面範圍過大,較難也較少導致割傷,這點與生活經驗相符。令人意外的是,過薄的紙張也很難造成割傷,因為在切割過程中,往往會因為太薄而容易折彎。

最容易引起割傷的紙張,厚薄度介於兩者之間,如報紙、便條紙、雜誌、A4影印紙和點陣式印表機使用的紙張,幾乎都是不小心就割到手的「兇器」。相對而言,衛生紙和相片紙則不太容易造成割傷。

接觸角度也是重要因素

除了紙張的厚度,紙張割傷手指時,通常處於一個稍微傾斜的角度。綜合厚度與接觸角度兩大參數的數據顯示,65微米厚的紙張(介於雜誌和A4影印紙之間),接觸角度在20度左右時,最容易割傷手。

每次實驗的結果(點狀標記)與切割之相圖,橫軸t為厚度,縱軸Φ為切割角度(Arnbjerg-Nielsen et al. 2024)
每次實驗的結果(點狀標記)與切割之相圖,橫軸t為厚度,縱軸Φ為切割角度(Arnbjerg-Nielsen et al. 2024)

點陣式印表機紙是紙刀之王

研究人員還發現,點陣式印表機紙的切割能力尤其突出。他們將一小片此類紙張固定在手術刀上,製成一把「紙刀」。測試結果顯示,這把小刀能夠輕易地切菜,甚至一些肉類,榮登紙刀兵器譜之榜首。

這項有趣的研究提醒我們,日常工作使用的紙質,以及接觸這些紙張的手勢,都可能暗藏著割傷手指的風險,但只要使用過程中稍加留意,即可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痛苦與不便。

資料來源:

1. Arnbjerg-Nielsen, Sif Fink, Matthew D. Biviano, and Kaare H. Jensen. "Competition between slicing and buckling underlies the erratic nature of paper cuts." Physical Review E 110.2 (2024): 025003.

2. Paper types ranked by likelihood of paper cuts

(本文出自2024.09.04《科學人》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科學人雜誌 辦公室

延伸閱讀

科學人/演化的代價?人腦最晚成熟區域卻最容易衰老

科學人/每年千起有感地震 由1999~2024年台灣地震分佈圖看東西部差異

科學人/最新黃金大發現!研究:地震可能是金礦形成的幕後推手

20頁論文看4小時…碩班女哭訴每天高度緊張想休學 網籲專注2重點

相關新聞

從未補習靠自己拼上台大、美國博士》博士媽媽Elisa: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 才能走得長遠

「我一直認為:快樂學習很重要。」 Elisa堅持每晚睡前親子共讀,即便兒子已經能自己看書,他仍然喜歡媽媽的陪讀。她相信,孩子的學習應該是輕鬆愉快的,而不是壓力重重的。所以,即使在暑假,她也不認為「耍廢」是一種浪費時間。

從北一女自然組轉社會組 考上台大法律》郭沛昕:內心很想放棄數學 但理智知道不行

郭沛昕高2念三類組,愈念愈沒信心,明明花很多時間念數理,努力程度卻沒反映在成績上。當她糾結到底要不要轉組時,爸爸的一番話提醒了她,「妳為什麼要拿自己的短處,去跟別人的長處比呢?」

閱讀數學/如何把粽子塞滿冰箱?

端午節的時候,你家冰箱塞滿粽子嗎?...

科學人/辦公室隱藏凶器!最容易割傷手的紙張是「它」 接觸角度很關鍵

整理文件時不小心被紙張割傷手指是生活中常見的意外。一般來說,刀刃越薄,越容易割開物品。但是對紙張而言,並非這樣單純!

科學人/至今從未感染COVID-19? 成為「天選之人」關鍵可能是這基因

為什麼仍有些未曾感染COVID-19的天選之人?科學家發現,關鍵或許在 HLA-DQA2 免疫基因...

科學人/地球的短期小夥伴+1!本月底起將迎來2個月的「迷你月亮」

接下來兩個月,地球將獲得一位暫時小夥伴:小行星2024 PT5,這顆小行星將在本月開始繞地球一圈,然後在11月中旬離開,繼續它的太陽系之旅...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