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號召北檢抗議遭送辦 謝龍介喊自首:衝撞獨裁政府我認

蔣萬安拋倒閣說 朱立倫吐5字回答!藍營人士嘆:不痛不癢

好讀周報/過馬路要等幾台車?日小六生調查 非熱門景點「行人地獄」等級就上升

每次舉手示意過馬路都被無視,讓堀煌太興起調查「到底要等到第幾輛車才願意停車」的念頭。(圖/取自中京テレビとNEWS)
每次舉手示意過馬路都被無視,讓堀煌太興起調查「到底要等到第幾輛車才願意停車」的念頭。(圖/取自中京テレビとNEWS

文/記者郭錦萍

每當國內又有魯莽駕駛人造成行人死傷事件時,新聞台或網路不時會出現日本駕駛的禮讓做為對比。 不過去年有位日本小學生做了一個住家附近路口的調查,結果讓很多人震驚,原來,只要出了熱門觀光景點的範圍,日本的「行人地獄」等級也會上升。連當地警察局都表示,感謝這位同學的科學分析,他們會設法改善這個路口的安全。

這名小六男生名叫堀煌太,家住在東京岐阜縣北方町的一個住宅區。他每次去補習班時,都要經過一處沒紅綠燈的斑馬線。依據規定,汽車開到沒有紅綠燈的斑馬線前應當減速,遇行人穿越車道時,應停車讓行。日本學生也從小就被教導,穿越馬路前,要先舉起右手,提醒及駕駛人停車。

但在這個路口,即便堀煌太高舉右手,很多司機依然呼嘯而過,這種情形幾乎成了常態,每次一要過馬路就覺得很無奈。

某天他決定要對這件事「做點什麼」。下午5點多,又到要去補習班的時間,他在路口舉右手,結果是,直到11輛汽車在堀煌太前通過後,才可以過馬路。堀煌太感覺非常生氣,後來他接受電視台訪問,回想那天的狀況:「經過這個路口的車很多,但是完全沒有司機主動停車。」

於是堀煌太在暑假做了一個自由研究調查,在路口統計哪些車、哪類駕駛願意停車。同時,要等到第幾輛車願意停車等。

在天氣炎熱的7月,堀煌太在路口調查了12天。每天從早晨7點半到晚上7點半,每半小時一次。「雖然夏天確實很熱,但我還是願意努力爭取裝紅綠燈。」

根據他的調查,最多汽車願意停車禮儀的時間是上午8點到8點半。這個時段是通勤時間,也是住宅區交通量的最多的時段,平均要等大約5輛汽車駛過,行人才能過馬路。

好讀VIP家用自學服務:好讀周報每周二搭配本篇文章,推出名師解析影片,結合生活情境閱讀測驗,提升閱讀素養力!怎麼看到影片?goodread.u-writing.com

每次舉手示意過馬路都被無視,讓堀煌太興起調查「到底要等到第幾輛車才願意停車」的念頭。(圖/取自中京テレビとNEWS)
每次舉手示意過馬路都被無視,讓堀煌太興起調查「到底要等到第幾輛車才願意停車」的念頭。(圖/取自中京テレビとNEWS

好讀周報 日本 行人地獄 路口不停讓行人

延伸閱讀

台海緊張使美重視盟邦 歐布萊恩看好日本先協商關稅

影/行人地獄!基隆七堵這路口 半月來2婦走斑馬線被撞飛摔傷

陸擴大軍用無人機行動範圍引日關切 分析指為台海衝突時牽制駐日美軍

高雄女行人搶紅燈硬闖斑馬線汽機車被迫讓 誇張畫面曝

相關新聞

念建中科學班到台大醫學系 洪偉哲:科學班教會我最多的事

學習從來不是一條輕鬆的道路,也沒有捷徑可言,即使是最聰明的人,也需要付出努力和時間,才可能脫穎而出。進入建中科學班,洪偉哲經歷一場「震撼教育」,世界上比你強的人太多了,深刻感受到自己有很多不足,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從成績倒數到考上北醫牙醫系》余品萱學習逆襲的關鍵: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結果

余品萱高中時課業幾乎是放棄的狀態,成績倒數。選擇重考的她,以醫學系和牙醫系為目標,不惜重考兩年,因為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結果,並願意為此努力,最終成功考上北醫牙醫系。

閱讀數學/數學詩(下)

上週我們介紹了數學詩的創作以及教育意義。可能會有些人覺得,既然這麼強調理解,數學詩恐怕要是數學很好才能創作...

閱讀數學/數學詩(中)

上週我們介紹了一位王祥丞同學的作品〈計算紙上的甲子園〉。讓大家看到數學如何融入於新詩創作...

科學人/助修復傷口、肌膚保養 冷電漿開創再生醫學新境界

電漿除了應用在半導體領域外,也逐步應用在醫學領域,目前主要研究集中在冷電漿技術(cold atmospheric plasma,簡稱CAP)如何協助傷口癒合、癌症治療以及殺菌等;也有相關研究認為,CA

科學人/旁邊太吵聽不到?試試「敲手指」讓你聽得更清楚

晴朗的早晨,喝上一杯咖啡,真的是美好的開始。但是隔壁桌的人說話很大聲,讓你聽不到朋友的說話,只能讀唇語猜個大概?別急著請朋友提高音量,或者要求隔壁桌的人小聲一點。你可以試試這招:用手指有節奏敲擊桌面,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