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周報/緬甸強震重創文化遺產 精神支柱、社會結構跟著垮

文/陳韻涵輯
緬甸3月28日發生規模7.7強震,截至4月9日造成至少3500人罹難、5千多人受傷和數百人失蹤。隨著各國救援行動告一段落,災後重建迫在眉睫,然而,許多歷史與宗教建築的損毀情況慘重,能否恢復原貌仍是未知數。學者分析,這場天災震垮的不只歷史與宗教建築,也重創了當地人民的信仰、教育與社會結構。
美國地質調查局公告資訊顯示,緬甸當地時間3月28日午後12時50分發生規模7.7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央位於緬甸西北部的實皆省,靠近該國第二大城曼德勒市(Mandalay,緬甸華人稱瓦城)。
中央氣象署解釋,喜馬拉雅地區的地震主要由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大陸碰撞引起,前述兩大板塊以每年40毫米到50毫米的相對速度聚合。印度板塊向北潛入歐亞板塊下方,使喜馬拉雅及其周遭地區成為地球上地震高危險區域之一。
緬甸官方統計,這場強震造成逾3千棟建築物受損,其中近100座佛寺、寶塔和50座清真寺毀於強震,另有數千棟建築物受損。
美國「紐約時報」報導,緬甸強震蹂躪了當地諸多歷史與宗教場所,許多輝煌寶塔、佛教寺院和百年紀念碑頹圮,僅剩斷垣殘壁,宛如廢墟。
瓦城別具代表性的佛教聖地「瑪哈牟尼寺」(Mahamuni Buddha Temple)的主塔嚴重受損,其歷史約240年。
過去200年來,「瑪哈昂美寺」(Me Nu Brick Monastery)矗立於瓦城西南部,但曾經金碧輝煌的寺廟不敵上月底的強震崩毀,曾經別具特色的層疊陽台如今坍落成四散的磚塊和瓦礫堆。
同樣在瓦城東南部,一段影片顯示,瑞薩延佛塔(Shwe Sar Yan Pagoda)的金色螺旋尖塔頂端斷裂崩落,目擊者頻頻尖叫。
「緬甸人權網絡」分享的照片顯示,緬甸多區的宗教建築尖塔和圓頂崩落、倒塌。瓦城東邊的薩嘎因市(Sagaing)同樣感受到地殼劇烈晃動,著名的馬希卡納佛塔(Ma Shi Kha Na Pagoda)及其周遭建築全倒。
瓦城西部的情況同樣慘烈,當地最大的教理學院「新馬佐焰寺」(New Masoeyein Monastery)的鐘樓垮了,橫倚在地,標誌性的鐘指針停在強震發生的12時50分。
在距離震央約112公里的賓達亞(Pindaya),著名的賓達亞修道院(Pindaya monastery)最高聳的佛教寶塔被震垮,金色的螺塔和紅磚應聲斷裂崩落。大型佛塔周圍許多較小型的佛塔雖然屹立於原處,但不少小佛塔的地基直接裂開。
賓達亞修道院的臉書管理員敦敦艾(Tun Tun Aye,音譯)表示,「賓達亞以前也有地震,但不像這場強震般劇烈。」他說,人們普遍認為,這些佛塔的歷史超過1世紀,對於如何修復寺院,他也沒有頭緒。
另據「藝術新聞」報導,緬甸強震文化災損最嚴重的地區多在瓦城,但鄰近的蒲甘也受到波及。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19年蒲甘列入世界遺產,這座古城至少有2200座建於西元11世紀到13世紀的佛寺、佛塔和修道院等神聖的宗教建築或紀念碑。
「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發出聲明表示,蒲甘部分建築的高層結構損毀、倒塌,目前已知著名的阿南達佛塔(Ananda Temple)在地震倒塌,而實際災損需要更詳細的技術評估,方能知曉。
●影響篇/照顧弱勢 教育醫療 宗教場所 地位重要
美國「國家地理」官網報導,緬甸強震不只震垮重要歷史建築,也摧毀宗教場所的精神象徵,破壞凝結地方社區居民的文化場域。
專家表示,緬甸的佛寺廟宇、清真寺、修道院和尼姑庵,不僅是宗教場所,每個組織都在緬甸社會中都發揮不同的重要作用,包括學校教育、醫療、老少照護,以及為孤兒和因戰亂流離失所的人提供棲身之所等。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緬甸與東南亞歷史學系副教授昂敦(Maitrii Aung-Thwin)解釋,「宗教場所被破壞,加劇社區的弱勢感受。」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的緬甸佛教專家馬凱隆(MK Long,音譯)解釋,佛寺和尼姑庵對於緬甸的佛教徒非常重要,教徒會供養僧侶和尼姑,藉此累積功德。供養的形式多元,可以是任何實質物品,如捐贈布施餐,也可以身體力行,受戒、出家成為僧侶或尼姑。
昂敦表示,建於西元9世紀到13世紀的瑞薩延佛塔不敵強震倒塌,重創當地社區和緬甸國內外的信徒連結。
這座鍍金的佛塔及其雕像,與當地農作周期有著密切關係。每個年度節日都標示著水稻等農作物的播種、耕作和收穫等階段。
昂敦說:「農民、商人、遊客和其他小企業老闆,都會在特定節日到此參加活動,節慶與地方經濟密切相關。當宗教場所被破壞,也可能動搖當地社區的社會結構及其經濟命脈。」
在瓦城西方約8公里處,緬甸最大的尼姑庵「Sakyadhita Thilashin Nunnery」也毀於強震,該尼姑庵已推廣教育和女性權利名聞遐邇,其附設學校自1998年成立以來,教導約200名學生學習佛經和上座部佛教所用的古老「巴利語」(Pali)。然而,隨著尼姑庵的至少3棟建築物倒塌及其他建築物受損,許多學生流離失所,另有多人傷亡。
英國牛津大學的佛學教授凱特‧克羅斯比(Kate Crosby)說:「修道院和尼姑庵是社區服務和世俗精神指導的中心,宗教信仰是大多數緬甸人文化生活的核心區塊。」
在緬甸研究佛學的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副教授福斯瑟斯(Niklas Foxeus)說,新馬佐焰寺尤其重要,它不僅是菁英匯聚的佛教教育中心,其學術地位堪比大學。福斯瑟斯表示,不幸中的大幸是,該寺受損的情況不算慘烈,可望能在不久的將來修復。
好讀VIP家用自學服務:好讀周報每周二搭配本篇文章,推出名師解析影片,結合生活情境閱讀測驗,提升閱讀素養力!怎麼看到影片?goodread.u-writing.com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