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范瑋琪曝大S臨終「拔掉呼吸器」1舉動被網友罵翻!

雷雨影響…松山機場上午一度暫停起降!2架次航班受影響

想放大勞退金?除了多提撥 還可考慮「晚點領」

科學人/洗澡、做夢都可以…那些科學史上的「靈光乍現」時刻

圖/pixabay
圖/pixabay

歷史上有許多突破性的點子是在出乎意料的時刻浮現,最著名的當屬阿基米德在浴盆泡澡時,突然想出如何檢測工匠製作的王冠是否純金,興奮跳出浴盆,光著身體邊跑邊叫:Eureka!(希臘語:我發現了)。不過阿基米德的這個故事應該是虛構的,下面就來介紹幾個科學史上確實發生過的靈光乍現。

如果你聽過門得列夫夢見週期表的故事,應該以為這是發生在他上床睡覺時,但其實不是。他是在起床之後,望著窗外大雪紛飛,忽然有了靈感,趕緊拿出63張自製的化學元素卡在桌上排列組合。但他試了很久都無功而返,筋疲力竭後體力不支而睡著,此時才夢見化學元素各安其位的排列方式。

另外還有兩個在睡夢中浮現答案的例子。一個是苯的化學結構;雖然早在1833年,科學家就知道苯是由六個碳原子和六個氫原子組成,卻始終搞不清它的結構方式。直到1864年的冬天,德國化學家柯庫勒坐在壁爐前睡著,夢中原子在他眼前飛舞,聚集成幾根長條,像蛇一樣扭曲轉動。突然間其中一條蛇咬住自己的尾巴不斷轉圈。他猛然驚醒,頓時明白苯分子也是個環,而得出苯的六角形結構式。

另一個則是神經傳導訊號究竟是生物電或化學物質?德國化學家洛維認為是後者,卻一直想不出該如何證實。1921年復活節前一夜,洛維在睡夢中醒來,順手拿起床頭的紙筆,寫下夢見的實驗方法後,倒頭又繼續睡。第二天醒來,他卻完全看不懂自己的鬼畫符,也不記得夢境,懊惱度過人生最漫長的一天。沒想到當晚睡著後,又出現同樣的夢,這次他半夜醒來立刻直奔實驗室,果然證實是化學物質。

有時候,靈感源自於看似不相干的東西。1859年夏日某一天,德國物理學家克希荷夫和本生一如往常相偕散步,邊走邊聊,談起了幾天前兩人用分光鏡觀測鄰鎮大火,竟能從中辨認出鍶與鋇的特有光譜。說著說著,克希荷夫突然停下腳步,瞄了一眼天上的太陽,轉頭對著本生說:「本生,我一定是瘋了!」原來他頓悟到同樣方法也可用來得知太陽有哪些化學元素。

最後再講一個真的是洗澡時的Eureka!。快捷半導體是最早生產矽電晶體的廠商,但第一批貨交給IBM後,卻被抱怨常常故障。他們發現是金屬外殼的碎屑掉落在電晶體表層所致,但苦思半年仍束手無策。1959年1月初,霍爾尼早上起床淋浴時,腦中突然冒出點子(但他沒光著身子衝出來),結果不但革新了電晶體,還衍生出「平面製程」,成為積體電路的基礎。

這些發生在睡覺、散步或洗澡時的真實案例,恰恰印證了本期〈為什麼靈感總在洗澡時出現?〉所說:「提高洞察力的一個明顯方法是令自己放鬆,並騰出一段不焦慮或不匆忙的時間。」因為「當注意力轉移時,人們就能重新組織思維,並用全新的方式看待問題,正確的理解就會浮現。」這篇文章還探討在這當下大腦中發生了什麼,而這又帶來哪些正面與負面的影響,讓靈光乍現時刻不再那麼神秘莫測。

(本文出自2024.05.01《科學人》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半導體 科學人雜誌 科學家

相關新聞

科學人/洗澡、做夢都可以…那些科學史上的「靈光乍現」時刻

歷史上有許多突破性的點子是在出乎意料的時刻浮現,最著名的當屬阿基米德在浴盆泡澡時,突然想出如何檢測工匠製作的王冠是否純金,興奮跳出浴盆,光著身體邊跑邊叫:Eureka!(希臘語:我發現了)。不過阿基米

國際小學堂/AI用電激增 川普重推燃煤發電

美國總統川普四月八日簽署多項行政命令,希望擴大美國煤炭開採及燃煤發電,內容包括指示聯邦機構撤銷任何歧視產煤的管制、開放新...

時事新聞/「麻疹」來襲 別讓恐慌蔓延!

近期國內「麻疹」疫情寫下5年新高,臺灣中部某醫院於今年(2025年)1月發生麻疹群聚事件,包含越南入境的指標個案以及其造成的同班機旅客感染,…

閱讀數學/聳立在AI面前的數學高牆(下)

上週我們介紹了針對AI設計的數學題庫FrontierMath。許多數學家對FrontierMath 的評價非常高,包括了前面提到的陶哲軒。他就認為FrontierMath 中的題目「極具挑戰」…

時事新聞/從福島看見核污染的健康課題

近年來,隨著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自2023年起開始排放核廢水,全球對核污染議題的關注迅速升溫。這不僅是一場環境危機,更是一場關乎健康的警訊…

宋怡慧/萬物奏響立夏之韻!看古人從「小」捕捉初夏生機 喚起對生活的熱愛

古人云:「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初夏的翠綠閃爍著生機的微光,薔薇迎風綻放,幽香氤氳在立夏獨有的溫潤氣息之中。記得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曾說:「生命只是一連串孤立的片刻‵…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