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的公民與社會/全球三分之一森林恐永久消失 基於公民責任感可採取何種行動?

一、時事掃描
原始森林恐永久消失 生態多樣性遭破壞全球三分之一森林將永久消失,生態系統面臨極大威脅!一項環境研究指出,原始森林與熱帶雨林分別約有34%和61%面臨永久性消失,包括野火、農業和砍伐都是造成生態破壞的嚴重因素。專家強調,樹木重新生長並非恢復到原本狀態,仍須採取實際行動保護森林生態。【2025/6/17台灣醒報】
二、命題趨勢
全球森林快速消失,不僅衝擊氣候穩定、農業發展與人類生活,也牽涉自然資源的分配與永續發展的公共抉擇。森林保育與土地利用之間的價值衝突,已成為國際治理的重要議題,同時反映人民對永續發展的認知程度與實際行動能力。此新聞的關鍵詞:原始森林與土地利用衝突、氣候變遷與碳儲存功能、SDGs13氣候行動與SDGs15陸地生態、政策抉擇與公民參與、在地保育與全球治理、生物多樣性與環境正義等。
三、牛刀小試
近年全球森林面積急遽減少,國際環境組織報告指出,自2001年起已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原始森林面臨永久性消失,尤其是熱帶地區的森林難以自然復原。野火、農業擴張與過度砍伐為主要原因,同時導致碳儲存能力下降、生物多樣性流失,進而影響全球氣候與人類生活安全。專家指出,單靠樹木再生難以恢復完整的森林功能,應強化公民意識與多元行動,以實踐聯合國SDGs之氣候行動、陸地生態目標。面對全球森林急速消失之全球性危機,下列哪一項最適合身為全球公民的人們,基於公民責任感所優先選擇的行動?
(A)推動林地觀光與木材產業,以提升資源利用效率並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B)轉用森林用地來發展城市農業,以換取經濟效益並促進社會整體發展
(C)協力規劃林地保育與社區治理,兼顧生態需求與人類生活的平衡發展
(D)強化森林砍伐與木材出口能力,以發展貿易優勢並促進國家經濟成長
答案:C
解析:(A)雖有就業與產值效益,但開發導向會破壞棲地、造成生態失衡,難以落實森林原始功能的永續利用。(B)優先考量經濟發展,卻忽略森林的碳儲存、生態保育與氣候調節功能,可能加劇森林退化,違反SDGs強調的環境與經濟。(C)強調協力治理與生態兼顧,深具公共參與、社區合作與永續價值之意義。(D)以經濟利益為導向,忽略森林永續利用與生態平衡,違背氣候行動與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國際共識。
四、歷屆試題
核能及能源議題引發各界爭辯不休,關於公益各有攻防立場。根據上述文本,從公共利益理念與實踐的觀點,判斷下列說法何者最不可能正確?(2021指考)
(A)近海漁民為生計問題抗議,主要因為離岸風電開發所帶來的外部成本及公益難以維護的問題
(B)若有環保團體持續反對經濟部的替代能源開發方案,代表二者對如何達成永續發展的公益立場迥異
(C)任何的公投倡議,不論是擁核或反核的立場,連署成案後都須達到贊成門檻才能產生實踐公益的效果
(D)新選任的執政黨,循政黨主張及法治程序中斷前任政府核能政策,合乎一般民主制度的公益實踐方式
答案:C
▪高三生升學最後關卡!114分科最齊全攻略 從報名到考試規定一次掌握
▪114年分科倒數衝刺!首次加考數乙 8科重點、答題技巧全收錄
▪家長別擔心!明年寒假接春節「解套方案出爐」 先補課3天再放假
▪放棄北一女!她對媽連吼3句話秒選附中 網見後續:做什麼都會成功
▪高中就近入學獎學金無預警遭教部砍 學校主任嘆已招生「很尷尬」
▪電機系讀3年「沒成就感」想鬼轉 大四生掙扎考研or工作…網:別受限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