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系擴招反彈大 政院急煞車

教育部六月核准清華等三校學士後醫學系增加招生名額,引發醫界不滿。新聞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部六月核准清華等三校學士後醫學系增加招生名額,引發醫界不滿。新聞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部六月核准清華等三校學士後醫學系增加招生名額,引發醫界不滿,醫師公會全聯會等廿九個醫界團體預計昨下午舉行記者會,批評「招生黑箱灌水」,不料,行政院搶先一步,一早緊急召開跨部會會議,決議醫學系學生招生總額仍維持每年一三○○人。

衛福部自民國八十七年起規範每年醫學系自費生招生人數為一三○○名,而清華、中興、中山大學等校則於一一一年增設學士後醫學系公費生,衛福部公費生計畫於今天告一段落。不料,三校提出申請,希望公費生變成自費生。

在未告知衛福部的情況下,教育部自行決定自六月起三校公費生改為一般自費生,且名額從廿三人增至卅五人,並排除原先限額內國防醫學院八十八名容額,一旦上路,自費生總數將超過一四○○人,醫界群情激憤,認為嚴重破壞體制。

醫師公會全聯會等廿九個醫界團體預定於昨開記者會,厲批「招生黑箱灌水」。行政院昨上午八時卅分召開跨部會會議,由行政院長卓榮泰親自主持,與會官員包括衛福部長邱泰源、醫事司長劉越萍、教育部長鄭英耀、高教司廖高賢等人,討論醫學系學生招生總名額,及雙方認定及計算方式。

歷經一個小時,順利達成共識,劉越萍說,決議醫學系學生招生總額維持一三○○名,人數不變,且內含教育部及國防部權責核定名額。未來如欲增加名額,需經醫學教育會及全國醫學院校院校長會議討論,獲得共識,始能定案。

劉越萍指出,爭議主因為教育部認定民國一○七年曾增加牙醫系新生名額,但當時情況特殊情形,目前無法比照辦理。民國八十七年起,依照衛福部對醫師人力需求規畫,嚴格控管大學醫學系招生總量為每年一三○○人,這個共識仍然存在,並未打破。至於國內醫師分布不均等問題,將透過偏鄉照護計畫等政策持續改善。

得知此決議後,醫師公會全聯會全聯會立即發表聲明,取消下午抗議活動。理事長周慶明表示,醫學生教育資源本就有限,過度擴充將嚴重壓縮教學品質、增加訓練負荷、衍生其他醫事人力問題,進而影響醫療品質,造成政府、社會與醫界等「三輸」局面;所幸,行政院會議有效釐清近日爭議焦點,讓醫界多年堅持的總量管制得以延續與落實。

「貿然開放醫學系招生容額,勢必影響醫師訓練及排擠醫學教育資源。」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說,一一一年增設學士後醫學系公費生,目的為了解決偏鄉醫療、科別不均等失衡問題,如果改成自費生,無助於解決偏鄉及城鄉醫師人力差距、分配不均等問題。

醫界 醫師 衛福部 教育部 人力

延伸閱讀

醫界不斷抗議!醫學生員額定案 維持1300人不變

衛福部拍板醫學系招生1300名不變 醫界:不容隨意更動

醫學系名額衛福部拍板 維持1300名不增加

醫學生名額爭議 教育部再反擊:從未突破總量管制

相關新聞

整理包/114年分科倒數衝刺!首次加考數乙 8科重點、答題技巧全收錄

114學年度分科測驗在7月11日(五)與7月12日(六)舉行,第一天考物理、化學、數甲與生物,第二天考歷史、地理、首次加考的數乙以及公民與社會,考試時間均為80分鐘。《聯合新聞網》分析整理8科考前重點,助考生掌握趨勢奪高分。

電機系讀三年「沒成就感」想鬼轉…大四生掙扎考研還是工作 網建議:不要受限

不是所有人讀的科系都是自己真的喜歡的,也有可能讀了才發現和自己原本想的不一樣。一名大學生表示自己讀電機的這三年很沒成就感,現在要升大四非常猶豫該轉換跑道還是繼續讀碩士,不少網友都勸原PO想清楚。

羨慕同儕出國遊學打工…大學生焦慮「暑假空白」 網勸珍惜:先刪IG

學生時期要好好把握寒暑假,出社會後就很難再有這麼長的空白假期可以自由運用。一名大學生發文表示同齡人的暑假都很豐富,但自己沒打工也沒出國玩,感覺自己沒有好好把握人生僅剩的暑假。

試辦搭乘破千人次 竹北、竹市黃金通學線擬增建功高中

新竹縣竹北市公所5月起試辦「雙市黃金通學線」,針對通學交通較弱勢的新竹高中與新竹高商學生提供接駁服務,總搭乘人數破150...

屏東縣114學年度國中小學第2階段新任校長遴選 結果出爐

屏東縣114學年度國民中小學第2階段新任校長遴選作業今天辦理完成,第2階段出缺國中校長出缺3人、國小校長出缺8人,教育處...

作家、資深媒體人彭歌百歲辭世 全方位的文人 「三三草」膾炙人口

資深媒體人和作家彭歌(本名姚朋)六月卅日辭世,享壽一百歲。夫人陳瑛儒將為他在台北市聖家堂擧行追思彌撒,時間未定。文訊總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