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框架!歷史個申掛零「文組」發展引議 成大邀業界董座親授職涯規劃
今年6月,個人申請放榜,成功大學歷史系招生「掛零」,引發一陣譁然。各界熱議紛紛,在AI潮流下,文組是不是會滅頂?面對外界各種說法,成大文學院其實正從課程著手,加強跨域產業合作,並邀請成大校友「科技界董座們」前來開課,打破文組就業框架,讓文學院學生更大發揮人文素養優勢,開啟更廣闊的職涯路。
「文學院學生的口語表達和簡報製作能力,真的很好!」台科電創辦人兼董事長許若仁語帶驚艷地說。作為成大工科系畢業的傑出校友,許若仁這學期以「業師」身分回母校開課,特別的是,課程竟然不開在工學院,反而在文學院。
許若仁攜手同樣工科系畢業的系友、前技嘉副總經理高瀚宇,兩人於成大外文系開設職涯發展課程「人文學群職涯發展:商業與職務概念篇」。課程主要介紹商業邏輯與職務內容,讓學生了解文組生的就業優勢,進而找出自己未來可能的職涯發展方向。
文組無用?拿著屠龍刀要切菜、砍柴
「文學院沒用?那是你沒有把所學的『拿來用』!」成大文學院副院長、中文系教授陳家煌幽默地說。
陳家煌更以「屠龍刀」來比喻文本解讀和輸出能力,「(文學院)學生常拿著屠龍刀,卻嫌棄它切菜、砍柴都不好用,」他感概,其實只要學一些招式,「文學院學生在職場也是大有可為!」對此,許若仁和高瀚宇也深表認同。
高瀚宇則以超過30年的產業經驗出發,他認為,「軟實力往往才是最難培養的」
產業知識學了就會,但語言溝通、外語能力、自律、負責任等卻無法短時間養成,因此,高瀚宇期待透過這門職涯探索課程,幫助成大文學院學生了解未來職涯更多可能,發揮文組生的優勢。
從研發、品管到永續部門,文組全方位「逆襲」
至於科技業哪些職務適合文學院學生?
除了大家熟知的企劃行銷、產品開發、業務、客服、人資等職務,許若仁更舉例,連供應鏈管理、生產系統自動化、品質管理、品質測試及綠色ESG等職位都需要文學院學生,甚至不少研發部門的測試人員都從文學院畢業。
許若仁分析,這些職務的專業知識門檻不高,但需要強大的溝通、快速學習、高情商等能力與特質,而理工科學生更多專精於技術層面,少有軟實力訓練和特質。
另外,隨著外部環境改變,企業海外擴廠、AI時代來臨,許若仁認為,這反而是文組的最佳逆襲時代。他進一步解釋,由於台廠加速海外布局,會需要大量外語溝通人才,而AI則加速企業的數位轉型,讓知識萃取、系統建置變得更加關鍵,「這就是文學院學生可發揮之處。」
跨域課程為學生打開大門
看見產業的人才需求,許若仁和高瀚宇便回到母校,為成大文學院的學弟妹「開門」,引領文學院學生認識產業職位,進而提早做準備與規劃。
兩位業師將課程定位為「開門課」,引領文學院學生跨過內心的門檻,打開產業大門,著手規劃自己專屬的大學學習歷程。根據許若仁觀察,學生跨領域最需要的就是勇氣,「文學院學生常以為自己『不該會』什麼能力,」處在跨域整合時代,高瀚宇呼籲,不要被科系侷限,你想做什麼其實都可以,「但如果有人幫你把門打開,你可以提早有方向地準備。」
成大文學院「系列」課程,有脈絡認識產業
成大文學院的跨域職涯探索課特色在於循序漸進,規劃出「系列課程」,讓學生逐步認識產業。成大文學院院長高實玫提到,不希望只是單點課程,因此,和業師討論規劃出三階段,「這樣才能比較有脈絡地認識產業,」高實玫也展現了文學院訓練出來的脈絡思考特色。
這系列跨域職涯探索課程共分為三階段,分別由中文、外文及歷史系開課。上學期112學年度第二學期),已由中文系開設「人文學群學生跨領域職涯增能」,主要針對大一學生,了解大學與職涯發展的關係,「不是修完系上的必修課、選修課就好,」高瀚宇強調,應該根據未來的職涯目標,來規劃自己的大學學習歷程,找回學習主體性。
而這學期外文系開設的課程則主要介紹職務類型與商業思惟,引領文學院學生找到與個人特質專長相符的職涯目標。下學期課程則會專注在「科技產業」介紹,讓文學院學生認識不同類型的科技產業,求職時就能依據公司定位和類型屬性投履歷,實踐「精準求職」。
課程預習用影片,符合Z世代習慣
比起單向講述,成大文學院的職涯探索課,更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及輸出練習報告。因此,課前學生必須先看過老師提供的「課前影片」,YouTube上各樣的職涯探索、領域介紹影片,並完成作業簡報製作。
課堂分成三部分進行,前半段由學生上台,一一報告影片觀後心得,接著,由業師解說主題概念,最後則是QA時間,學生匿名提問,業師負責解答。高實玫觀察到,同學們對課程接受度高,課前預習內容是影片,「完全符合Z世代學生接收資訊的習慣,」因此,學生比較願意花時間看影片並完成簡報製作。
當全台灣瀰漫「文組無用論」,成大文學院的師長攜手業界資深前輩,開設「跨域職涯探索課程」,為文學院學生職涯發展開一扇門,鼓勵文組學生踏出更廣闊的職涯之路,迎向文組逆襲的新未來。
(本文出自2024.10.31《遠見》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