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冷氣團來襲!4縣市低溫特報 最冷跌破10度凍到明天

半導體技術排名洗牌?南韓研究機構:大陸用2年「全面反超」韓

台中市議員古秀英一家車禍!車上6人疑自撞護欄 9旬父重傷腦出血不治

值得嗎?她想重考拚頂大研究所 網見職涯規畫推「兩全其美」解方

一位準備就讀研究所的網友猶豫,自己是否要再花一年準備研所重考。情境示意圖,與新聞當事者無關。圖/Ingimage
一位準備就讀研究所的網友猶豫,自己是否要再花一年準備研所重考。情境示意圖,與新聞當事者無關。圖/Ingimage

為了精進學識或職涯規畫,每年都會有許多人報考研究所。近日一位網友發文表示,她在大學畢業後考上中字輩的研究所,原本預計今年復學就讀,然而她仍有些猶豫,是否該嘗試重考至更好的學校。對此,不少網友根據原PO提供的條件,建議她不要重考,也有人認為因跟隨內心想法,不讓自己後悔。

原PO在Dcard發文表示,她於去年從某私立大學畢業,儘管當時身體狀況較差,仍幸運備取上中字輩的研究所。在家調養一年後,原PO打算於今年重返校園,與此同時,她也猶豫是否要嘗試重考至更好的學校。

原PO說明,自己之所以想重考,除了想挑戰更高學府外,也希望能到外縣市的學校就讀、探索新環境。

至於退縮的原因,原PO表示,她未來的職涯目標是公職,感覺研所為四中或四大並沒有太大差別,重考也只是不甘心學歷只到四中。她也擔心,過去的休學經歷已讓她比同屆大2歲,若是重考,年齡差距又會拉大,家人也因為擔心原PO身體,對此表示反對。

對此,原PO發文向網友尋求建議,協助自己做出理智的選擇,對於個人未來道路能有更多見解。

許多網友認為原PO的未來規劃及身體狀況不適合重考,「不建議再考,目標公職的話,研究所是中字輩還是台清交,根本沒差」、「我覺得你身體最重要,追逐夢想的路上請把自己的身體放在第一位」、「頂大碩沒這麼好混,高機率你的身體狀態會被搞壞,或是會變成動不動休息、拋棄實驗進度的雷包。尤其是你又有想考公職的時間壓力,會很辛苦的」。

也有人希望原PO順從內心想法,「看你的內心吧,你會不會很多年後遺憾自己當時沒有重考,遺憾自己沒有讀過頂大?」、「現在是你最有犯錯空間的時候,想做就試試看,反正失敗了還有現在學校可以念對吧?」。

還有網友建議原PO選擇在職進修,「既然身體不好,目標又是高普考,就先考高普考。公務人員可以在職進修,每週有8小時,可將課排為一天或兩個半天。待健康狀況好轉,再考研究所,運用在職進修,不失為兩全齊美的方法」、「想要公職不需要先讀碩班,先考上公職之後再讀個在職碩就可以。在職碩的要求比普通碩還要低,教授比較會放寬」。

研究所 考公職 職涯

延伸閱讀

世新大學驚見1款「新奇販賣機」 羨煞一票外校女學生:夢想學校!

母心疼4年級女兒遭同學排擠只能找姐姐玩 網勸放手:學著壯大自己

私大畢業求職屢碰壁 她重讀國立碩士大反轉:徵才真的看學歷

「嵌入」、「崁入」哪個才是正確用法?教育部公布解答

相關新聞

台大畢業歌票選《上台大便》海放對手 最後1句藏爆點嗨翻全網

畢業季即將到來,各式校內活動也正如火如荼地準備當中。台大畢業生聯誼會17日發起「畢業歌投票」活動...

台大學生瘋搶1堂課 人潮塞爆教室內外多到「以為有明星來」

全台大專校院這兩週以來陸續開學,也正面臨最重要的「加退選」活動。日前,有位台大生在社群平台分享,許多學生為了加簽選修課程,人潮幾乎擠滿了教室內外,畫面引發網友熱議,甚至有同校學生笑說:「還以為有名星來學校辦簽唱會了!」

值得嗎?她想重考拚頂大研究所 網見職涯規畫推「兩全其美」解方

為了精進學識或職涯規畫,每年都會有許多人報考研究所。網友發文表示,她在大學畢業後考上中字輩的研究所,原本預計今年復學就讀,然而...

陽明交大2025傑出校友 疾管署長莊人祥等6人獲選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揭曉2025年傑出校友名單,包括台灣微軟總經理卞志祥、電控工程研究所講座教授吳炳飛、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唐堂...

高教淘汰率/退學陳情案不少 學生勝訴翻案關鍵在哪?

退學衝擊求學權益,近10年退學爭議陳情案共有55件。一名台師大碩士生因病提出2次延長休學年限,都被以未達「重大傷病」駁回,導致遭退學;另一名大學生則因成績被退學。兩人都提訴願,最後都勝訴,他們如何成功恢復學籍?

高教淘汰率/退學就是爛?台大碩士生重考換更好出路

全國大學退學率約4%,台大近年卻不增反減。退學一定是學業失敗?不少人再戰轉學考,抑或是重新生涯選擇?一名台大工學院碩士班學生選擇可以準時畢業的「天使實驗室」,重新推甄進台大電子所後才從原所退學,他認為雖晚出社會,但出路更寬廣,還可先觀察同儕去台積電就職的情況,但也坦言退學決定不容易,要有跳脫舒適圈的勇敢。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