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廢再生設計 中山大學推動永續環境教育逾萬人次參與

鎮昌國小以海廢塑膠碎片拼貼成「蒙娜麗莎」獲票選第一名。記者郭韋綺/翻攝
鎮昌國小以海廢塑膠碎片拼貼成「蒙娜麗莎」獲票選第一名。記者郭韋綺/翻攝

海洋塑膠微粒與廢棄問題日益嚴重,不僅破壞生態,也威脅人類生活環境。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推動海廢升級再造計畫,在高雄17所小學舉辦海廢再生設計手作課程,有學童使用海洋垃圾創作世界名畫,令人驚艷,該計畫迄今累計超過1萬2000人次參與。

為推動廢棄物減量再利用,中山大學今年攜手雷科股份有限公司、高雄市兩岸合作事務促進會、德凡士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合作,支持「永續設計平台」創辦人林喬楨推動海廢升級再造計畫,將永續教育實踐於校園與社區。

此項計畫已在高雄市忠孝、瑞豐、鎮昌、瑞興、獅甲、鼓山及桂林國小舉辦環境教育推廣與海廢再生設計手作課程,總計22場,還帶領參與者前往旗津淨灘,蒐集海洋塑膠廢棄物,做成拼貼畫,盼讓永續環境教育理念向下扎根。

獅甲國小校長夏紹彰表示,學校過去推動海洋教育以課本與影音為主,這次透過藝術設計與教育實作帶領學童製作海廢手作吊飾、了解海廢議題,使用塑膠廢棄物拼貼創作也增加學習興趣,更深化海洋環保意識。

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教授郭瑞坤表示,台灣是海島國家,卻對海洋議題投入有限,藝術轉譯與創意設計加值是減少廢棄物的一種方式,希望透過推廣永續環境教育與行動,引領企業與社會各界省思如何透過商業化模式達成廢棄物減量。

中山大三生戴渝蓁認為,旗津淨灘使用篩網蒐集塑膠微粒,證實海洋微粒已廣泛分布,對環境造成明顯衝擊,期盼藉由海廢塑膠創作,提醒大家保護海洋環境。

雷科企業員工展示海廢吊飾成品。記者郭韋綺/翻攝
雷科企業員工展示海廢吊飾成品。記者郭韋綺/翻攝
記者郭韋綺/翻攝
記者郭韋綺/翻攝
獅甲國小學生以海廢塑膠碎片進行拼貼畫創作。記者郭韋綺/翻攝
獅甲國小學生以海廢塑膠碎片進行拼貼畫創作。記者郭韋綺/翻攝
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偕雷科股份有限公司、高雄市兩岸合作事務促進會及德凡士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支持推動海廢升級再造計畫,至高雄市17所在地國小,舉辦22場環境教育推廣與海廢再生設計手作課程,並舉辦成果展,將永續環境教育理念向下扎根。圖為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教授郭瑞坤(左一)、合作單位及參與者於海廢拼貼畫成果展合影。記者郭韋綺/翻攝
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偕雷科股份有限公司、高雄市兩岸合作事務促進會及德凡士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支持推動海廢升級再造計畫,至高雄市17所在地國小,舉辦22場環境教育推廣與海廢再生設計手作課程,並舉辦成果展,將永續環境教育理念向下扎根。圖為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教授郭瑞坤(左一)、合作單位及參與者於海廢拼貼畫成果展合影。記者郭韋綺/翻攝

永續 廢棄物

延伸閱讀

搶救沿海生態 桃園7月啟用全台首座海廢細分類場

攜手小學生啟動環境教育 嘉縣築夢森居點燃生態窯

中山大學半導體學院聯合實驗室啟用 5年投資8億

台南善化啤酒廠安平水資源回收中心展現創新特色 獲環境部教育認證

相關新聞

立委質疑港資買下足球隊 台體大:尚未同意簽約

民進黨立委陳培瑜今天質疑,疑似港資收購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在台灣乙級足球聯賽的參賽資格。台體大表示,原擬與豐滙體育有限公...

台灣之光!中山醫大物治系校友葉晉毓巴黎發明展奪雙金

中山醫學大學物理治療學系校友葉晉毓,於剛落幕的第124屆法國巴黎國際發明展中,憑藉「SMARC AI功能訓練智能系統」與...

海廢再生設計 中山大學推動永續環境教育逾萬人次參與

海洋塑膠微粒與廢棄問題日益嚴重,不僅破壞生態,也威脅人類生活環境。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推動海廢...

「巴黎發明展」葉晉毓復健設備奪雙金 中山醫大引進

中山醫學大學物理治療系校友葉晉毓憑藉2項智慧復健設備,在法國巴黎國際發明展勇奪雙金。中山醫大今天表示,即將啟用的「智慧賦...

影/清大國際志工募來231台二手電腦 帶AI教育到非洲

成軍18年的清華國際志工團今年暑假擴大規模,30名科技志工將帶著募來的231台二手電腦,前進非洲坦尚尼亞、史瓦帝尼、肯亞...

中原大學生攜馬武督推特色禮盒 咖啡渣變礦石皂

中原大學學生團隊攜手新竹馬武督咖啡生產合作社,設計「礦韻時光」企業禮盒,禮盒設計結合馬武督的礦業歷史,並將咖啡渣製成礦石...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