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鄉市場過年採買不打烊 備菜圍爐傳承味蕾記憶
【文:溫士凱,攝影:田欣雲】
當飯鍋掀開的那一瞬間,白煙瀰漫中帶著清晰的糯米暖香。媽媽總是說:「你看看,這剛蒸好的糯米,是不是好美,好香啊!士凱,把那邊的托盤和白布拿過來,要讓這個糯米攤開來散散熱,涼一涼。」然後,就看見我們母子倆在廚房,你一言、我一語的忙活著。這樣的場景,年復一年地上演。在84歲的溫媽媽心中,製作客家紅糟是她對客家傳統最深的執著。對我來說,這更是一場關於家的儀式感。紅糟,是客家飲食文化中智慧的象徵,不僅讓祭祀後的雞鴨魚肉華麗轉身的重要魔法,更是媽媽年味記憶裡不可或缺的靈魂依戀。
竹東市場 客鄉返家過年採買
每年的歲末,我總是習慣在農曆12月25日,客家人口中的「入年假」那天回到新竹竹東老家,陪媽媽一起迎接過年的忙碌。我們從市場採買到舅媽家製作客家粄食(年糕),再到準備祭拜用的眾多牲禮,祭伯公、拜祖先、拜天公,直到除夕夜守歲。這些充滿年味的忙碌,對我來說,從來不是負擔,而是一種幸福。因為,有年味的陪伴,才是最美好的滿足啊!溫家人的除夕圍爐,總少不了十道菜的餐桌陣容,那是代表十全十美的年夜飯傳統。幸運的是,老家的竹東市場在過年期間並不打烊,少了囤積年菜食材的困擾,隨時都能採買最新鮮的食材,為餐桌增添豐富的美味。
溫媽媽總說:「過年要有年味,沒有年味,過年就沒意思了。」為了守住這份年味,她每年都親手製作紅糟,從選糯米、備紅麴,到蒸米飯、發酵,每一個步驟都不馬虎,也不能偷吃步。等過年時取出來使用開甕的那一刻,那紅糟香氣四溢,整個廚房瞬間被溫暖包圍了,好生歡喜。說真的,這碗紅糟對母親來說並不是單純的年節料理,而是一種家的記憶與文化的執念。它是年味,是外公傳承下來的味蕾記憶和手感,更是家的靈魂。
溫家人年夜飯 味覺文化傳承
在屬於溫家的年夜飯菜單裡,傳統的客家滋味占據了重要地位。幾道經典的溫媽媽招牌菜總能勾起大家的期待。像是紅糟肉不可取代的文化滋味,滷豬腳的濃郁香氣,象徵長壽的長年菜,還有鹹香滿溢的炒客家鹹菜(酸菜)、鹹豬肉和香腸雙拼盤,以及步步高升的客家粄食(年糕)。而那道四點金的雞肉盤佐客家桔醬,更是桌心的視覺與味覺焦點。除了客家紅糟,溫媽媽另一道拿手好菜則是「滷豬腳」。她總是親力親為,要在熟悉的豬肉攤提前訂製好新鮮的黑豬肉豬腳,反覆仔細處理乾淨,經過汆燙並去除雜質,再用純米酒去慢火燉煮,直接半小時豬腳開始軟爛時,加入大蒜、辣椒和醬油,上色、上味,皮Q肉軟還保有彈性。溫媽媽總說:「客家人的料理就是要簡單和實在,不能亂加調味料和摻水。而吃到真正的原味,也才能懂得感謝食材的真實味道,和尊重豬隻貢獻的意義,這跟做人的道理是一樣的!」
而家人們最愛的「客家炒鹹菜」,則是外公外婆留給溫媽媽最單純美好的味蕾依戀;然而對我來說,則因旅途多了新的意義。那是一次在貴州旅遊時,品嚐了當地的炒湯圓,靈機一動,回家後與媽媽交流研發出「客家鹹菜炒湯圓」。那鹹菜的微酸帶鹹香,搭配炸湯圓外酥內軟的口感,再咬下後流瀉的甜蜜芝麻餡,層次豐富,滋味滿滿。整個轉折又轉折的驚喜,贏得家人的讚賞,成為年菜桌上象徵團圓圓滿的新寵兒。
伯公廟拜拜 與神明話家常
溫媽媽常說,時代再怎麼變,有些事就是不能丟。紅糟的香氣,是她兒時與外公外婆共同釀製的記憶;滷豬腳的鹹香,是嫁進溫家後用雙手建立的味道;而客家鹹菜炒湯圓,則是她與我共同創造的新圓滿幸福。這些對於年味的依戀,不只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一代代人共同編織的文化紋理。
此外,就如同過年前也一定要到「伯公廟」拜拜,不僅僅只是感謝伯公這一年來的照顧,更要像是對待自家長輩一般,緩緩訴說這一年來的那些大小事。這樣由文化脈絡衍生出來的生活年味,和飯桌上那一道道不可取代的佳餚滋味,是一條情感的線索,牽引著我和家人們的凝聚力。而我們每個人,也都在媽媽手中的年味裡找到了家的依戀,更在她執著的味道裡深刻地體現到了文化的根。我想,這就是年味的真諦吧!它帶著我們與家、與文化、與記憶緊緊相連,成為心中最深的依戀。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