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有感 近8成生活壓力增
台灣金融研訓院昨天公布兩年一次的「台灣金融生活調查結果」,調查有三大發現,一是有六成六受訪者自信能夠識破並拒絕金融詐騙,二是民眾向金融機構借貸購屋或投資的比率增至百分之五十六點三;三是因為通膨增溫,將近八成的受訪者表示「支應生活」已不再輕鬆。
6成6自認不會被詐騙
這份調查指出,金融詐騙猖獗,百分之六十六的受訪者自信能夠識破並拒絕金融詐騙,而相較於二○二二年詐騙電話要打三點五次就成功,這次發現打六點二次才成功。不過,刑事局或金管會所公布的警示帳戶或詐騙金額、受害人數仍然有增無減,金融研訓院院長高一誠指出,這代表後續仍有百分之卅四的空間有待努力。
至於民眾向金融機構借貸購屋或投資的比率,則從上次調查的百分之四十三點六大幅提升至百分之五十六點三,顯示購屋和投資熱潮持續上升;第三則是因通膨加劇,許多人感受到生活支出的負擔從「非常容易」變化至「中等」,百分之七十九的受訪者表示「支應生活」已不再輕鬆,相較於上次調查比率明顯上升。
借不到錢族群 借貸更不易
而當民眾有緊急籌款的需求時會怎麼做?研訓院以一周內籌到十萬元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向銀行貸款比率提升至百分之十三點四,變賣股票也增至百分之十三點七。值得注意的是,向融資公司、地下錢莊借貸從二○二二年調查占比百分之○點四增逾一倍至百分之○點九九七,保單借款的比率也增至百分之七點三八一。
此外,無法獲得任何形式借貸的比率,較上次調查成長百分之八點五,研訓院指出,借貸管道有點呈現兩極化的表現,借不到的錢的族群更難借到錢,可能是銀行審核趨嚴或資金都跑向購屋和投資導致借不到錢,未來仍須持續觀察。
整體來看,另一個引人矚目的調查結果是疫情結束後人際連結大降,導致財務弱勢者更不易取得親友的財務支持,籌資時只能自立自強。其中,需要他人支援(可透過人脈借到錢)的部分,比上次調查降低百分之廿四,人際連結程度也從百分之六十八點七降至四十七點九,而這也反映在需要緊急籌資時,透過家庭或朋友,或公司預支薪水方式管道占比,從百分之卅九點八降至卅三點九二八。
財務脆弱 對風險認知不足
這次調查也對財務脆弱者增加其韌性進行調查和尋求改善之道,並發現財務脆弱者有共同的行為迷思,包括快速致富的迷思與無視風險、對正規金融體系的不信任與脫離、買保險是社交而非金融行為、資訊來源的片面與過度自信,主要和資訊多來自同溫層,或是社群網紅等有關。
調查也顯示,財務脆弱者面對債務時,只能尋求親友及非正規金融,共同困難包括金融機構的審核流程繁瑣、金融機構對收入證明要求過於嚴苛、信用條件不佳被拒絕、人情借款方便等四大問題。
至於要如何改善財脆者處境,金融研訓院認為,主管機關應要求網紅有專業證照、規範新興金融交易平台和強化資訊揭露、結合社會資源來強化打擊金融投資詐騙,而金融產業則不應過度強調銷售,強化員工面對弱勢客戶的理解及諮詢輔導能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