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說服美國損失最大是美商 助台企找多元通路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台灣課徵32%對等關稅,中華經濟研究院長連賢明今天表示,政府應該說服美國,課稅損失最大的是美國廠商,且直接拉高美國與中國競爭的成本。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指出,美課徵對等關稅是全球性問題,政府應協助台灣企業找多元通路。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各國實施對等關稅,其中對台灣課徵稅率為32%。行政院今天說明,這項稅率強烈不合理,並未實際反映台美經貿實際狀況,政院感到高度遺憾,行政院長卓榮泰已經指示與美國嚴正交涉。
連賢明指出,美方是以2024年台灣對美貿易出超除以台灣對美出口總額來計算,而台灣去年在人工智慧(AI)伺服器、AI晶片的表現非常好,對美出超就增加,台灣的對等關稅稅率比日、韓高,代表台灣去年表現比較好。
連賢明解釋,川普實施對等關稅的目的,在於美國市場對全世界開放,但多數國家沒有對等開放,希望透過對等關稅解決這個貿易不公平的問題。對等關稅實施日期比汽車關稅晚1週,川普是希望能創造機會點,讓各國可以找美國談判,用對等關稅做為起點、成為談判的基礎,這應該是川普的主要目的。
連賢明提到,台灣電子零組件的對美貿易出超約220億美元,其次是AI伺服器約155億美元,兩項合計就占半數,這部分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底下是免稅,川普可能是希望把這些產業拉回美國。
連賢明認為,這些電子產業大部分都是美國廠商,與台灣合作緊密,政府應該說服美國,就這部分課稅,損失最大的是美國廠商;台灣廠商是提高美國在AI與中國競爭的基礎,課稅只是直接拉高美國與中國競爭的成本。
張建一談及,對等關稅是全球性問題,幾乎所有先進國家、製造業能力較強的國家都在裡面,這與「疑美論」無關,也與地緣政治無關,就是看對美國的貿易逆差、順差,而日本、韓國與中國可能也都在緊急開會如何因應。
張建一表示,行政院提及的政府有準備、風險可控管、對產業有支持等3大應對原則,還是適用的,但政府必須持續與美國溝通,因為4月9日才實施,還有1週時間;同時要找出受影響大的產業,讓業者知道談判不可能一次到位,政府也要規劃貸款、補助利息等短期救濟措施。
張建一說明,政府也要協助企業找更多的多元通路,美國約占全球市場的13%、中國約占12%,另外還有75%,像台灣業者對歐洲比較不熟悉,但從疫情的「TAIWAN CAN HELP」,歐洲也慢慢了解台灣,希望台灣企業去投資,雙方做些互惠貿易,還是很多事可做,只是難免會有短期的衝擊。
張建一強調,美國對所有主要貿易國家課這麼重的關稅,一定會反映到資本市場,但台灣投資大眾要有信心,台灣的基本面相當好,台股目前的本益比仍偏低,千萬不要自己嚇自己,要對台灣的經濟、股市有信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