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業界呼籲面對美對等關稅衝擊 要顧及中小企業生存

桃竹竹苗四縣市首長昨天下午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衝擊,邀集區域企業代表開研討會,並宣布建立跨縣市產業應變平台,與中央合作推動緊急紓困機制等四點聯合聲明,部分企業代表強調,政府的對策不能只考慮美國關稅對出口商的衝擊。
業者提醒政府要顧及整個產業鍊,尤其有些中小企業不能像大企業久撐,政府救出口商,不照顧產業鍊上游的製造業,最終造成繼鍊影響的層面廣。
桃園市工業會理事長莊嘉郁指出,美國對等關稅對產業影響相當大,雖然目前關稅降下來暫緩90天,但是大部分企業的獲利率並沒有關稅那麼高,對台灣產業的影響,尤其桃園地區精密機械、PCB產業還有半導體等相關產業影響範圍大,因為很多最終的產品都銷往美國,所以它的影響相當大。工業會建議中央政府能夠利用這90天的時間分析,找出台灣的優勢跟美國談判,取得一個更優惠的關稅。
另外,桃園地區很多的企業,並不是直接銷售美國,不在中央政府的補助條件跟政策裡面,看起來並沒有直接相關,因此建議中央能夠考慮到這個整個供應鏈的關係,尤其對上游沒有直接銷售美國的產業採取一些補助或是優惠的策略,能夠讓桃園地區的供應鏈,不會因為上游的崩盤而整個受影響,這也是工業會在這幾天收集會員廠商提出來的一些建議。
中華民國物流協會理事長穰穎宣說,美國突然間提升關稅,然後造成整個供應鏈呈現窒息的狀態,很多會員反映這樣會造成訂單會暫時中止,對所有的運務變成窒息的狀態,現在有喘息省思的機會(指原先32%對等關稅降為10%),期待的政府能拿出好的對策和布局。
穰穎宣指出,像智慧供應鏈是一個好的發展趨勢,可以帶動商機,除了智慧製造,也要有智慧物流,這方面是比較落後的,期待藉由這一次的變局讓危機成為轉機,能夠在智慧物流這一塊,有機會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跟新的商機,進一步能夠去創造我們下一個世代,成為引領全世界的契機。
穰穎宣說,台灣運往美國的貨物產品主要以海空運為主,目前美國對等關稅影響海空運確切的數字還沒統計出來,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這幾天之內的影響是大的,美國雖然宣布新關稅暫緩,讓物流業有喘息的機會,但後續會如何發展目前還在觀察當中。
桃園市中小企業協會理事長蔡易潔指出,美國對等關稅事件對台灣中小企業一定會有非常大的衝擊,雖然說有的產業像生醫這次沒被列入提高關稅對象,不代表下一波不會被列入。現在美國政府提出緩課90天,這是給我們大家一個緩衝,但對等關稅不可能不會到,對不對?那再來的話中小型企業要怎麼辦?桃園市約有1萬2000多家製造業,從大型到中型、小型甚至微型,像市長張善政說的,撐起了桃園大半工業,使桃園成為最大的工業產值城市。
蔡易潔表示,我們自己很清楚知道今天是面臨到了什麼樣的危機,中央拿出800多億元準備紓困出口的業者,那請問紓困補貼沒有針對整個供應鏈,只針對出口,為什麼沒有補貼供應鏈上游的廠商?
蔡易潔認為,補貼一家出口商數千萬元,讓他在沒有訂單的情況下,每月虧損原本3個月就要倒閉,因為政府紓困補貼變成6個月或1年才倒閉,但是中央有沒有考慮到當這件事情過了之後呢?如果出口商可以撐,但是撐過以後,上游的供應商沒有政府的紓困補貼,恐怕已經先倒了,上游供應鏈全部關閉或倒閉,因為中小型企業不能撐這麼久啊,這樣供應鏈不是會出問題嗎?
她強調政府的對策如果沒有供應鍊的認知,有可能好多個供應鏈在這波關稅事件都已經不見了,關閉甚至於外移到國外,川普可以回歸美國製造,請問為什麼我們台灣現在卻沒有一直在積極的建構台灣製造?
桃園市長張善政昨天先後參加行政院院會、桃竹竹苗研討會、行政院中壢工業區座談會,都強調雖然美方宣布暫緩實施90天對等關稅,但市府仍不鬆懈,持續與產業界保持密切聯繫,與中央合作,主動提供產業必要協助。
張市長指出,近期有業者反映擴廠過程中面臨土地取得困難,主要原因在於桃園產業用地開發不易,地價高昂且法規繁瑣。市府已積極掌握產業用地需求,目前民間報編產業園區申請案約有30件正在審理中,經發局將爭取法規鬆綁、簡化審查流程,加速核定進度,協助廠商儘速取得土地與開發許可,並全力配合中央政策,提供企業最大支持。
行政院長卓榮泰在中壢工業區的座談會指出,行政院宣布三項重點政策:第一,政府將於90天內與美方展開直接且有效談判,爭取國家利益與產業競爭力,並強化對美採購與投資;第二,要求企業海外布局採「臺灣+1」模式,確保本土產業穩定,維持臺灣在高科技關鍵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第三,推出涵蓋9大面向、20項措施、總經費880億元的支持方案,並將依談判進展機動調整內容。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