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港貿易熱 業績衝新高 去年突破3兆

AI浪潮來襲,我國持續受惠全球數位經濟、AI、電子及半導體關聯產業需求暢旺。台北港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AI浪潮來襲,我國持續受惠全球數位經濟、AI、電子及半導體關聯產業需求暢旺。台北港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AI浪潮來襲,我國持續受惠全球數位經濟、AI、電子及半導體關聯產業需求暢旺,根據交通部統計,台灣自由港區營運績效大幅成長。在高科技產業的助攻下,我國自由港區貿易值年年攀新高,2024年貿易值突破3兆,其中更以桃園自由港區貢獻最多。

攤開以往自由港區的進出口狀況,若從貿易值來看,可觀察到2024年創下新高,金額突破3兆,最主要還是出口為主,其中貢獻最高的就是桃園空港,貢獻的貿易值達到2.4兆,主要是自由港區內的電子、半導體關聯產業貨品出口增加,其次是台中港貿易值達3,252億元,第三則是高雄港來到1,617億元。

此外,如果是以貿易量來看,雖然2024年的並非最高,但仍有來到634萬公噸,對比2016年的最高1,388萬公噸,雖然減少,但從價值上觀察能明顯看出,近年我國輸出的貨物價格越來愈高單價,也進而刺激我國自由貿易港區的貿易值。

自由貿易港區是指,由行政院核准之國際港口或國際航空港管制範圍內,允許企業經營貿易、倉儲、物流、貨櫃收派、過境、轉運、轉寄、報關、裝配、整理、包裝、修理、製作、加工、製造、檢驗、測試、展示或技術服務等業務之區域,不受進管制、海關及其他限制。

我國現行已設有七個自由貿易港區分別為,基隆港自由貿易港區、台北港自由貿易港區、蘇澳港自由貿易港區、桃園航空自由貿易港區、台中港自由貿易港區、安平港自由貿易港區及高雄港自由貿易港區。

交通部指出,桃園航空自由港區的冷鏈物流專倉約有2,800坪,已於2024年6月取得國際空運協會(IATA)航空冷鏈認證,有助於促進生技醫療產業發展外,2024年7月啟用之快遞三庫,樓地板總面積3,965坪,更提供跨境電商完善之物流服務。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圖/經濟日報提供

此外,為持續因應電子及半導體、AI產業規模持續擴增,桃園航空自由港區已再投資32.5億元擴大H棟加值廠房新建規模,預計可打造AI晶片產業聚落,推估2025年底完工,2026年啟用後,將可增加600個就業機會,並創造3,000億元貿易值。

至於在海港自由港區方面,交通部為完善智慧化物流基礎建設,高雄港第七貨櫃中心已於2024年7月全面啟用,導入現代化全自動化櫃場、5G通信科技、遠端監控中心等智慧設施;另為打造全台最大汽車物流園區,2025年底將啟用臺北港智慧車輛園區,發展5G智慧車輛、電動車加值應用場域,預估全面啟用後汽車每年處理量可達25至30萬輛,將創造1,270億元產值及增加600個就業機會。

此外,交通部也提到,為深化台灣物流供應鏈及關聯產業發展,2025年將持續積極運用智慧科技提升物流服務效能,包括規劃建設桃園機場貨運資訊整合平台、台北港物流倉儲區興建立體式智慧倉庫,引進冷鏈溫控與智能倉儲管理系統、海港門哨導入eTag輔助車牌辨識設施系統及推動AI智慧港灣解決方案試驗等計畫,將透過完善海空物流服務吸引更多國際指標廠商進駐投資,讓我國自由港區朝全球運籌中心目標邁進。

桃園機場 物流 自由貿易

延伸閱讀

守護桃園觀音海岸 亞東石化攜手白玉志工淨灘顧環保

桃園2例麻疹確診未滿1歲 疫調去過林口三井、搭高鐵跨桃園左營

基隆港老舊碼頭換新貌 西33、東19碼頭改建工程啟動

林園鳳芸宮媽祖駐駕高雄港 陳其邁扛轎迎接

相關新聞

一句「把吃苦當吃補」被狂酸 被問到今天幾點起床?郭智輝斷然回一句

經濟部長郭智輝昨天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小時候都睡到8點,但現在6點就要起床,把吃苦當吃補,遭酸現在這位子坐得很苦、不知民...

國安基金增至1兆 財部支持

美國總統川普政策不確定性引發台股劇烈波動,儘管國安基金已啟動護盤,但基金規模五千億元是否足以因應護盤所需引發外界關注。針...

我持有美債規模 居第11大

根據美國財政部最新數據,台灣為美國國債第11大持有國,規模達2,904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9.58兆元)。央行總裁楊金龍...

2月受雇員工薪資看增 漲幅有望超過通膨

行政院主計總處明(14)日將發布2025年2月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僱員工薪資調查統計結果,預期在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自由港貿易熱 業績衝新高 去年突破3兆

AI浪潮來襲,我國持續受惠全球數位經濟、AI、電子及半導體關聯產業需求暢旺,根據交通部統計,台灣自由港區營運績效大幅成長...

能源議題掀關注 彭啓明:核能要重啟、延役需社會溝通

能源議題持續受關注,環境部長彭啓明今天表示,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長卓榮泰都說過非核家園不是神主牌,核能要重啟、延役需社會溝...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