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名社宅改革三問題都卡關 民團批內政部背棄居住正義

立法院日前審查《住宅法》修正草案,針對社會住宅需求調查、租屋資訊透明化、包租代管失衡等長期存在的問題,多位立委與民間團體提出修法建議。民團與會後痛批,內政部以「維持政策彈性、無須修法」為由,全面反對所有修法條文,連先前曾表示願意研議的項目也不支持入法,背棄當初居住正義的承諾。
民間長期推動居住改革的團體OURs質疑,政府規劃2032年前要興建25萬戶社宅,但內政部掌握需求的資料竟然還停留在14年前的調查報告,戶數、地點、房型配置是否符合實際需求,根本沒有清楚掌握。
OURs指出,若沒有法律授權建立全國統一的社宅登記平台,各縣市也無法整合需求資訊、檢核資格,事實上,內政部曾在今年3月的公聽會上表態願意研議平台設置,但卻又在修法審查時反對把這項機制明文化,令人不解。
OURs指出,在租屋市場資訊透明化部分,政府每年編列上百億租金補貼,但租金資料至今缺乏屋齡、物件型態、每坪單價等細項分類,導致租金行情失真,甚至出現「台北租金比新北便宜」等荒謬數據。
OURs表示,內政部雖曾承諾要改善統計方式、補強資料分析,但若不修法強制落實,是否又要讓民眾「相信政府,再等八年」?
另一項備受關注的包租代管政策,也因誘因設計不足,導致「代管」比例大幅超過「包租」,無法真正穩定租金、照顧弱勢。
OURs指出,內政部每年政策計畫雖規劃包租與代管各半,但實際上包租比例僅約23%,且逐年下滑,民間與部分立委因此主張,應提高包租經費補助、租稅優惠,並與衛福部協作提供弱勢承租戶支援,但內政部依然以「不應限制政策彈性」為由反對修法。
OURs質疑,內政部曾親口承諾會努力提高包租比例,若沒有修法授權與誘因設計,請問內政部要如何兌現承諾?難道繼續靠空口說白話,要求市場「自行配合」?
回顧過去,即使有明文修法規範,政府也可能怠於履行,例如2021年《住宅法》規定應制定社宅分級收費原則,但至今四年過去仍未完成。OURs批評,若連寫進法律都能拖延不做,政府更難讓人相信不用修法就能改革。
OURs強調,居住政策攸關千萬租屋族與社宅需求戶的權益,內政部若一味以「政策彈性」為擋箭牌,拒絕回應各界合理改革訴求,恐怕只是變相背棄居住正義的承諾。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