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為什麼該廢除最低工資?我無事而民自富

自114年1月1日起,基本工資由最低工資取代,依最低工資法規定,勞工與雇主雙方議定工資,不得低於最低工資,114年1月1日起,每月最低工資為2萬8590元,每小時最低工資為190元。本報資料照
自114年1月1日起,基本工資由最低工資取代,依最低工資法規定,勞工與雇主雙方議定工資,不得低於最低工資,114年1月1日起,每月最低工資為2萬8590元,每小時最低工資為190元。本報資料照

大部分先進國家都定有最低時薪以及最低月薪。歐洲統計報告顯示,除了丹麥、奧地利、芬蘭、瑞典和義大利等五國還沒實施法定最低工資,其他22個歐盟國家都實施了。問題是,最低工資是一個好制度嗎?是在幫助勞工嗎?適得其反。請讀者耐心看看我的理解。

首先,最低工資在無形中,扼殺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當設定最低工資的時候,例如3萬元,當有些工作價值不到3萬,這時,資方當然不願意僱人,因為划不來。如果這一門檻能拿掉,例如雇主願意用2.6萬請人,勞方也覺得,就這個工作內容,2.6萬是可接受的,這時候,就增加了一個就業機會。這時,不只資方願意請人,勞方找到工作,政府還可能增加稅收,還能減少貧窮,幫助一個家庭。

為什麼最低工資會扼殺「大量」的就業機會?這並沒有誇張。有誰知道,台灣有多少人領最低基本工資?不可置信。根據勞動部的說法,自114年起,「這次最低工資調升,合計220.38萬名本國月薪及時薪勞工受惠」(附註:113年11月底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人數為850.2萬人,換言之,每4人就有1人領最低工資)。有多少人受惠不就說明有多少人領最低工資。如果領最低工資的人,都能有200多萬,那麼,潛藏著多少就業機會可以以低於基本工資的待遇而被發現,可能只有幾個人嗎?不可能。

其次,最低工資的做法,有損國家競爭力。法定最低工資,所涉及的,不單僅僅是勞工的個人工作報酬,更涉及國家的整體競爭力。這是一個地球村,資本在全球各地流竄,它要找一個最有利的地方投資。一旦設定最低工資,相較於不設定最低工資,那就是傷害了國家競爭力。為什麼美商、歐商、日商要在印度、東南亞設廠而不在自己的國家?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就是當地的用人成本太高。就以韓國和台灣來比較,2025年,韓國的最低月薪來到2,096,270韓圜(約 台幣4.6萬元),台灣是2.859萬元,如果你是老闆,你會選哪一個國家設廠?這不是不言而喻的嗎?

第三、實質購買力下降。根據最低工資法第10條,最低工資審議會每年召開,那就意味著每一年都可能調漲最低工資。自105年至今,已連續9年調漲最低工資。但每年調漲不是好事,尤其是對領基本工資的那些人來說,原因是調漲基本工資等於直接觸發通貨膨脹,表面上,薪水增加了,實質購買力卻下降了。

第四、迫使資方選擇更多的非典型就業人力,因而造成勞資的雙輸以及全職就業機會的減少。原因是僱用一位全職,除了薪資,還衍生由公司負擔的部分健保費、勞保費、勞退金。這些衍生成本占薪資的7%~19%。為了省下全職員工的衍生成本,很多公司寧願找臨時工、鐘點工。這是日、韓的非典型就業人口比率高達三分之一的原因,那就是制度迫使企業所不得不做出的選擇。然而,如果政府不強制基本工資,那麼,資方就願意聘用更多的全職,因為,全職人員對公司的忠誠度更高,更有利於企業的發展。

第五、製造更多的失業人口:每年調漲的最低工資增加中小企業不小的經營成本。如果企業無法轉嫁成本,可能迫使他們裁員,也會壓縮利潤,甚至倒閉,使得整個社會有更多的失業。

第六、製造了更多的貧窮人口。雖然台灣每年的經濟成長不算差,但果實多半由金融業和科技業所拿走,大多數人(即領著略高於基本工資但薪水又上不去)的薪資實屬於停滯狀態,卻要面對年復一年,因為調漲最低工資所觸發的通貨膨脹,實質購買力反而年年下滑。就多數台灣人而言,自己是變窮了,貧富不公更為惡化。對於這種情形,最低工資也是有「貢獻」的。

第七、領取國民年金、中低收入戶生活津貼等社會福利的人更苦了。雖然政府每4年參照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調整各項社福津貼給付額度。但基本工資是每年調整,而社福津貼四年才調整一次。就以最近一次為例,社福津貼自113年起,根據CPI調增7.34%。然而,基本工資,同樣這四年,已經調增15.4%。如果一般人民的實質購買力都下降了,整個社會中,最貧窮的那300萬領取國民年金和社會福利的人,不是受害更深嗎?

老子主張自由市場經濟。法定最低工資這種作法違背自由市場機制,是由公權力強力介入,破壞了最大效率,問題很嚴重。老子說:「我無事而民自富」,說的就是政府不該介入價格這類經濟生活。如果不介入,由供需雙方自己來磋商,人民就富有;相反的,人民就貧窮。自由市場是最佳的資源配置手段,而自以為是、腐敗又無能的政府,只會搞破壞,通常。

基本工資

延伸閱讀

影/提高最低工資 打工人福祉或經濟毒藥?專家示警加速通膨

港最低時薪上調至5.4美元 李家超讚打工仔女是重要基石

起薪4萬都是假?他面試15間一半未達標 苦主共鳴:檢舉也沒用

勞部調查:2024新鮮人平均起薪37K 近1成9領最低工資

相關新聞

勞動部113年訴願案1,892件 加班費等三大類最常見

勞動部例行記者會公布113年訴願案件統計,去年新收案件共有1,892件,其中以勞基法477件、就業服務法281件、勞工退...

童子賢盼經濟轉骨 兼顧內需出口

台北市電腦公會昨天舉行首場論壇AI NEXT Forum,台幣近日暴力升值成為各企業主必考題,理事長彭双浪、榮譽理事長童...

從CEO到櫃姐免費學AI!經部推商業服務業AI課程 四年培訓5萬人

服務業AI人才需求殷切,經濟部商業發展署6日宣布推動「商業服務業AI人才培育」,提供業界免費AI課程,課程採分級、分類設...

不怕關稅戰!「疫情到現在沒有放過無薪假」成企業招募關鍵字

美國對等關稅陰影未除,當前勞動市場會受影響嗎?104人力銀行4月數據顯示,目前求職求才市場平均每位求職者可分到2個工作機...

中產階級真的消失了?學者駁斥「謬誤」:有錢人跟窮人的財力都增加

一種根據收入統計資料常見的警訊是:美國中產階級的規模正在縮小,社會上很可能只剩下一小部分富人及大量的窮人。但中產階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最簡單的統計錯覺之一,就是把中產階級定義為某個固定的收入區間(例如年收入四萬到六萬美元),然後算出多年來那個區間內共有多少人。 如果選擇的區間位於收入統計分布的中間,只要收入分配的中點不變,那可能就是個有效的定義。 但是,誠如前述,儘管很多人竭盡所能想以統計資料顯示收入看似停滯不前,但實際上多年來美國人的收入一直在成長。 隨著這些年收入的統計分布向右移動(見下頁的圖),那個收入範圍(原本位於分布的中央)內的人數減少了。 換句話說,在一個收入水準不斷提高的國家,當「中產階級」的定義固定不變,中產階級的人數就會減少。

川普明宣布對各國特殊關稅 卓揆:有做評估跟各種測算

時值台美關稅談判之際,新台幣突暴力升值,各界高度關注。立法院上午進行施政總質詢,國民黨立委魯明哲提到,美國總統川普說5月...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