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母親節最強優惠大集合!超過30家品牌 免費牛排、蛋糕、飲料買一送一統統有

不用買AirPods Pro 3…現在先買AirPods Pro 2!外媒曝3原因:不用等了

印巴衝突再升溫!巴總理召開核武決策機構會議 印度關閉境內32座機場

立院三讀通過實施條例…還假於民 國定假日增五天

連假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連假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蔡政府時期砍七天假,藍白力推「還假於民」,立法院會昨(9)日上演表決大戰,最終三讀通過國民黨、民眾黨「4+1」版本的「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增加五天的全國放假日或國定假日,今年下半年的教師節起就能新增放假小確幸。

「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三讀通過,將勞動節改為全民放假;國定假日新增小年夜、9月28日孔子誕辰紀念日、10月25日台灣光復暨金門古寧頭大捷紀念日、12月25日行憲紀念日等四天。

新增國定假日與各界看法
新增國定假日與各界看法

現行春節從除夕起共四天假期,修法後小年夜將放假一天,如果再加上周六、周日,明年起的春節假期將是七天連假起跳,最多可有十天。

「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立院三讀過關後,行政院長卓榮泰透過中央社專訪指出,對此次放假日調整感到遺憾,但他沒有反對增加假日,像是勞動節和春節就絕對可以討論,不過外界一方面說要支持產業,卻又大幅度增加假日,讓他高度懷疑是否詢問過產業意見,恐成立法上比較大的疏漏。

至於後續是否提出覆議,行政院方面則說,人事總處及內政部都已有回應,目前沒有進一步後續說法。

人事行政總處表示,將依照三讀條文重新修定公告下半年度辦公日曆表,納入新增的教師節、光復節及行憲紀念日等三天假。換句話說,今年的教師節、光復節有望補假。至於2026年辦公日曆表,人事行政總處說,明年農曆初四適逢周五,如何調整放假將再蒐集各界意見,於明年辦公日曆表核定後公告周知。

現行「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僅屬行政命令層級,經民眾黨、國民黨與無黨籍立委提案,「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草案提升為法律位階,3月底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初審通過,但朝野協商未達共識,逕送立法院會表決。昨日在國民黨團、民眾黨團以人數優勢下,經表決三讀通過。

三讀條文也明定,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的實施日期自總統公布日施行。也就是今年下半年新增國定假日可上路實施。

全國放假日增加,勞團發布新聞稿表示,台灣在1984年實施勞基法,工時制度歷經每周只休星期天,到2000年雙周84工時,再到2016年的單周40工時,但事實上,台灣勞工就是累,累到在全世界,台灣工時都排名第六,亞洲第二。勞團強調,台灣勞工長年面臨全球排名前段的高工時與過勞問題,政府應正視工時過長的結構問題。

過去勞動節公教團體不能放假、教師節教師卻不能休假,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全教產)理事長林碩杰表示,這種被差別待遇、「尊榮感」被剝奪的高牆終於被推倒了,將可照顧教育界的基層工作者。

國民黨 工時 教師節

延伸閱讀

新增4天國定假 台積電:依法辦理不影響營運

「還假於民」合乎社會期待 傅崐萁:減少勞工血汗

4+1放假日三讀教師節入列 教團:老師始覺得受尊重

教師、聖誕、光復節都放假了…台股開盤日再縮!股民:少賠幾天嗎?

相關新聞

新聞眼/美中談判主戲 台灣恐淪備案

美國總統川普八日宣布重大貿易協議,但白宮記者會卻晚了四十分鐘還沒開始,讓所有屏息以待的記者都捏了一把冷汗,深怕雙方沒有談...

加油再等等!下周汽油再降1.1元、柴油1.2元

加油再等等!受國際油價下跌、台幣兌換美元上漲影響,國內油價繼本周汽油每公升調降1.1元、柴油1.4元後,下周汽油將再調降...

經濟部長郭智輝訪美出席SelectUSA峰會 將訪問德州

經濟部表示,經濟部長郭智輝今天出發前往美國,共同出席美國商務部在華府舉行的「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SelectUSAIn...

美債ETF遭雙打擊血流成河 專家:應變3關鍵風險

儘管新台幣匯價歷經5月2日及5月5日的戲劇烈升之後,目前暫時回穩,但此波劇烈波動不僅衝擊出口產業與壽險業,也讓投資美元資產的散戶投資人明顯感受到短期匯損壓力。眾多美元資產中,美債ETF(指數型股票基金)受到美國公債殖利率高檔震盪與新台幣升值的雙重夾擊,近期表現相對疲弱,投資人信心亦受到考驗,接下來該如何應變?

理財線上/放大勞退金 新制帳戶不急請領賺分紅

勞退新制是勞工除了勞保老年給付之外,另一筆重要的退休金,相較於勞保有破產危機,勞退新制退休金則是毫無風險,因此勞工放大勞...

關稅衝擊 經長:健康產業要放眼世界

二○二五生策年會昨日舉行,現場生醫界人士雲集,科技業人士如廣達創辦人林百里等,也在與會之列。經濟部長郭智輝發表專題演講,...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