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對台聚甲醛課反傾銷稅 經部:協助分散市場

大陸商務部昨(18)日公告對原產於台灣及美、歐、日的進口共聚聚甲醛(POM)反傾銷調查最終裁定,認定皆存在傾銷,將自今日起課徵反傾銷稅。其中台灣寶理稅率3.8%、台塑稅率4%,其他台灣公司稅率則為32.6%。
業界指出,台塑今年第1季來自POM的銷售業績約5.3億元,僅占全公司首季營收1%,公司評估影響相當有限。此外,台塑稅率為4%,但其他台灣同業被課最高32.6%,日本、美國稅率也都明顯較高,台塑稅率相較之下較低,對公司未來拓展POM業務反而更具優勢。
大陸商務部去年5月19日公告對原產於美國、歐盟、台灣及日本的進口POM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當時正值賴清德總統就職前夕,備受外界矚目;今年1月16日初步裁定存在傾銷後,大陸商務部昨日發布終裁結果,認定存在傾銷,時間點緊鄰賴總統就職一周年,引發關注。
共聚聚甲醛是一種熱塑性工程塑膠,廣泛應用於汽車和消費電子產品。台灣的聚甲醛是中國大陸第四大進口來源,次於歐盟、南韓、美國。
大陸商務部昨日發布公告,終判原產於美歐台日的進口POM存在傾銷,「中國大陸共聚聚甲醛產業受到實質損害,而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係」。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根據商務部建議作出決定,自今日起對上述地區的POM徵收反傾銷稅,期限五年。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與大陸關稅戰稍緩的美國面臨最高稅率,泰科納(Ticona)與其他美國公司稅率高達74.9%。歐盟的塞拉尼斯(Celanese)與其他歐盟公司稅率皆為34.5%;日本的旭化成稅率為24.5%,寶理及其他日本公司稅率為35.5%。台灣稅率相對低。
聚甲醛原為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早收清單大陸對台零關稅項目之一,不過因屬大陸自去年6月15日起中止ECFA關稅減讓的134項產品之一,已不再適用優惠稅率。
此次陸方對聚甲醛課徵反傾銷稅,是近來首度對台灣經貿方面出招。大陸曾在2023年底認定台灣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去年10月曾稱因民進黨當局未採取任何實際措施取消對大陸貿易限制,正研究採取進一步措施。但截至目前陸方尚未宣布進一步舉措。
(記者陳宥菘、黃雅慧、謝柏宏、江睿智)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