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現金抽屜撥轉到投資帳戶 財政舵手彭淮南的堅持

總統賴清德於520就職周年宣布成立「主權基金」,引發各界關注設置目的及資金來源?其中,外匯存底是否適合撥用作主權基金,成為熱議焦點。
前央行總裁彭淮南以「營運資金」比喻外匯存底;將主權基金喻為「累積盈餘」。彭淮南就像穩健老練的「財政舵手」,在全球金融風浪中掌穩國家經濟之舵;他的語言如財經界的詩人,總能用最貼近生活的比喻,讓抽象的數字變得生動易懂。「營運資金」和「累積盈餘」的這個比喻相當有創意,幫助民眾更直觀地理解中央銀行資產運用與國家財務概念的差異。更進一步的詮釋,外匯存底像「現金抽屜」,主權基金像「投資帳戶」;一個方便周轉、隨時應急;一個著眼長期、布局未來。
在財務上,營運資金關係到公司是否能活下去,累積盈餘則關係到公司能否長大與壯大。因此,一家健康的企業應同時兼顧良好的營運資金管理與穩定成長的累積盈餘。若只能選一個在短期內關注,通常營運資金更為關鍵,因為它決定了企業的即時生存能力。
首先,外匯存底是中央銀行持有的外幣資產(例如美元、歐元、人民幣),主要的四大目的包括:一、穩定匯率(進行外匯市場干預)。二、支應進口付款。三、償還外債。四、增強國際償債能力與信譽。
為何彭淮南會將外匯存底比喻為「營運資金」?所謂「營運資金」,具有用途靈活、短期周轉性強等特質。如企業的營運資金,用於日常營運所需的現金流(例如支付供應商、員工薪資)。
此外,營運資金的即時調度需求高,並需對波動有高度敏感性:例如央行需隨時備有足夠外匯應付突發匯率波動或國際資金流動。央行可能需調用外匯存底調節匯市,就像企業遇到資金緊縮時調用營運資金。
至於彭淮南認為:主權基金類似於累積盈餘,也就是定義主權基金屬於長期資本。主權基金如新加坡的GIC、挪威政府養老基金,以及石油國家來自石油、稅收盈餘等,用來進行中長期投資。
主權基金目的是:一、穩定財政收入(對抗商品價格波動)。二、為未來世代儲備資本。三、提升國家財富報酬。
主權基金為何像「累積盈餘」?首先,長期配置資產:不作為日常開支用途,而是投資於股票、債券、基建、私募基金等資產。其次,主權基金是追求資本增值:像企業將盈餘再投資於資本性資產(買廠房、機器、技術),目的是長期回報而非立即現金流。最後,主權基金抗風險性高:主權基金目的是「資產保值增值」,不像營運資金那樣受流動性限制。
根據中央銀行公布數據,截至2024年3月底,我國外匯存底達5,860億美元,為全球前十大之一。此筆資產主要由央行管理,用以穩定匯率、償還外債與應對突發資金流動,具備高度流動性與即時調度功能,性質上與企業的「營運資金」相似,為維持日常財政運作的重要工具。
從14A總裁彭淮南的觀點來看,外匯存底與主權基金在管理目標上的分野明確——前者重視安全與流動性,後者強調報酬與時間價值。
台灣未來若要是主權基金要撥用部分外匯存底,也就是將部份的「營運資金」轉為「累積盈餘」。必先透過立法設置「專法」及「專責機構」,以及可信賴的監督制度,以強化整體財務韌性,並提高全民對國家資產運用的透明度與信任。
賴清德於520就職周年宣布成立「主權基金」,期望藉此提升國家資產的投資效益與世代公平性。此美意,對歷經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2009年底開始的歐債危機的14A總裁而言,最在意的還是國家因應風險時的銀彈(營運資金)是否充沛,因此,外匯存底必需是「有償」撥用。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