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桃園燒臘店被惡火吞噬 一家三代衝出火場「先救我小孩」

NBA/中場表演「大媽」出事了!人不慎摔落坐輪椅退場

重大更新!Threads正式開放私訊功能 想互丟串文有這前提

財產申報大公開…總統理財 偏好美債

賴清德總統較上次(2023年11月)申報的存款增加909萬元,有價證券則增加1,186萬元,且主要都是購買美國國債。路透
賴清德總統較上次(2023年11月)申報的存款增加909萬元,有價證券則增加1,186萬元,且主要都是購買美國國債。路透

監察院昨(1)日公布最新一期廉政專刊,根據財產申報公開資料,賴清德總統較上次(2023年11月)申報的存款增加909萬元,有價證券則增加1,186萬元,且主要都是購買美國國債,並登記在夫人名下;央行總裁楊金龍則持有蘋果公司債、威瑞森電信公司債。

監察院公布最新一期財產申報資料,是賴總統就任後首次財產申報。資料顯示,賴總統在2021年3月24日取得一筆土地(2,442萬元)、建物(838萬元),另有房貸約1,246萬元。

賴總統此次(2024年11月)財產申報,存款1,125萬4,024 元,上次申報存款約215萬元,增加約909萬元。有價債券則是1,186萬2,008元,都是購買美國國債,登記在夫人名下。賴總統在2023年參選總統申報財產,其中並無申報有價證券。

此外,賴總統夫人吳玫如名下除美債外,在賴總統去年財產申報中,吳玫如名下就有十張儲蓄型保單,累積已繳保費2,700萬元,但儲蓄型保單此次剩下六張,推估是此次存款增長原因。

債務部份,賴清德仍有約1,246萬元房屋貸款,較去年申報減少約140萬元。

另外,央行總裁楊金龍與妻子袁正儀財產申報土地共三筆,分別位於台北市與高雄市,其中兩筆交付信託,建物有兩筆在台北市,一筆在高雄市,存款約4,389萬元,另持有基金受益憑證約252萬元。

央行副總裁朱美麗與丈夫馮立功存款約1,541萬元,另持有台北市土地八筆、建物七筆,各兩筆交付信託,且土地坐落與建物標示位置均相同。另一名央行副總裁嚴宗大存款約1,556萬元,持有新北市土地一筆、建物四筆,基金受益憑證總價額約190萬元。

行政院主計長陳淑姿名下建物、土地已信託,存款約2,085萬元,還有珠寶、古董、字畫及其他具有相當價值財產,總價額3.9萬元。

財產申報 央行

延伸閱讀

朱立倫:國民黨挺國防、挺軍人加薪 賴總統勿成假消息中心

賴總統:美國挺台軍援融資超過900億元 還可買國產武器

賴總統:立院刪除、凍結國防預算 影響國際視聽

賴總統:持續改善軍人待遇福利 爭取搭機可自動升等

相關新聞

台灣鯛首度外銷新加坡 立委:中央地方共同開拓國際市場

台灣鯛正式揚帆出海!台南市政府與台南漁產運銷公司攜手,2日舉辦「台南鮮鯛 新星向榮」外銷新加坡封櫃記者會,這是台灣鯛歷來...

勞動部輔導青年競賽 全球前三可獲2,000歐元創業金

勞動部鼓勵青年將技能延伸應用於社會創新以解決社會問題,並促進提升其就創業競爭力,輔導青年參加2025國際社會創業家培訓競...

台幣狂升投資風險分散要進化 調整股債配、多留意黃金

新台幣升貶牽動民眾的資產變化,新台幣在5月初急升,近日又出現明顯的升值走勢,不少民眾詢問該如何操作?中信銀財富管理產品處副總武于程表示,台灣人偏好持有美元資產,在新台幣升值、亦即美元貶值時會很緊張,但他指出,個人投資應以長線思維來看待,風險分散觀念要進化。 武于程分析,過去十幾年的境外投資是股市一枝獨秀,疫情前30年,台灣人投最多是美國的投等債,疫情之後很多年輕人進來投資美股,美元資產累積更多,迄今美元資產占海外投資的四分之三以上。

勞退新制20年體檢 自提率起來了嗎?一圖看懂新舊制給付差異

昨天是勞退新制上路屆滿20周年。台灣工人鬥陣總工會集結眾多產業工會到行政院前陳情,指新制勞退平均僅月領6332元,對勞工的老年照顧可說是「少得可憐」,呼籲行政院研議將雇主提撥率從現行6%,提高至9%,並逐年提高至15%。

製造業景氣 中經院:關稅、匯率…下半年關鍵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昨(1)日表示,受到美國對台對等關稅暫緩措施即將到期、新台幣匯率波動劇烈兩大因素影響,製造業保...

財產申報大公開…總統理財 偏好美債

監察院昨(1)日公布最新一期廉政專刊,根據財產申報公開資料,賴清德總統較上次(2023年11月)申報的存款增加909萬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