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台幣升值壓力...央行查出口商拋匯出新招 要求檢具「避險損益報告」

外資匯出力道趨緩,使得台幣上周五終結「連五貶」轉升值,從而也使台幣匯價本周再度面臨升值壓力,而央行盯匯市的重點,也再度回到出口商。據透露,央行現在對於出口商查拋匯更嚴格,除了要求必須檢具國外廠商下單購貨的證明文件來證明「需求量」之外,另外還新要求一份報告,亦即要求廠商出具「避險損益報告」,尤其央行還將回溯廠商過去的避險損益情況,倘若因為避險反而大賺,這時恐怕拋匯申請將被「打回票」。
所謂的避險損益報告,央行要檢視的重點主要有二大,一是在於該廠商在海外各公司避險交易的情況,再者是該廠商在避險交易之後到底是賺還是賠?尤其倘若是賺的話,到底賺多少?倘若該廠商在避險交易之後大賺,就會遭懷疑表面上避險,實則「炒匯」。
匯銀人士指出,最常見的手法,就是一方面賣出遠期外匯(DF),但另一方面又買進NDF(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亦即在境內及境外的美元市場價差拉大之下,廠商透過境外NDF和境內DF這種「兩手策略」來從避險交易裡套利,甚至廠商還會指定其海外子公司、分公司分別作避險交易,來掩護其「炒匯」的事實。
匯銀人士指出,由於在台灣境內不能買NDF,因此出口商若看升台幣,而且想套利的話,就會趁著台幣NDF因為升值預期而放大折價空間時,在海外買台幣的NDF,然後在台灣賣出DF或美元,但此時就會使台幣升值壓力更強,所以現在央行要去檢視廠商的避險交易損益報告,不希望廠商以避險之名結果是炒匯賺大錢。
而不只出口商,進口商過去也曾有轟轟烈烈的炒匯傑作。知情人士指出,在2020年所發生的大型糧食進口商炒匯事件,由於當時也是台幣看升,匯價表現的時空背景和現在非常近似,因此使央行不敢掉以輕心,除了對外資採取T+1制度,要求今日買股,隔天資金才能進來之外,也同時對每日都在市場積極拋匯的出口商嚴查交易證明文件,近來最新要求則是檢舉避險損益報告書,而且倘若被認定是炒匯,就得把美元空單回補,亦即把拋出去的美元給買回來。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