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關稅放榜倒計時!川普政策體現1態度 連賢明分析談判卡關原因

美國對台灣的對等關稅稅率即將揭曉,倒數計時放榜前,中經院院長連賢明今天表示,美國開給台灣的條件,應該包括開放所有市場,並且要求投資美國,台灣不妨趁此機會,拉拔台灣最弱的服務業,進行品牌投資;同時,過去不講意識型態只講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因為從美國對南韓要求就可以發現,美國現在要求「要賺我的錢就要做我的人」。
美國總統川普以關稅談判,迫使南韓政府同意擴大「美韓共同防禦條約」範圍,在南韓承諾對美投資3500億美元之後,川普拍定南韓的對等關稅稅率為15%,如果即將公布的台灣稅率高於15%,都被視為談判失敗,且是利空消息。
連賢明31日參加證交所31日舉辦「壯大台灣資本市場高峰會」,專題演講「台灣企業策略-美國對等關稅和台灣的產業衝擊」,他在前瞻對談中提到,過去「不要講意識型態、大家好好賺錢」的時代已經過去,在川普的政策下,已經變成「你要賺我的錢,就要做我的人」,從美國對南韓的談判要求,明顯看出轉變。
分析台美貿易談判卡關之處,連賢明判斷,應該是在農業,而非汽車關稅,汽車關稅和貨物稅最大問題是稅損,金額不小卻有解決空間,但農業部分牽涉到食安,很容易被解釋為在美國壓迫下放棄國人健康。他認為,台灣的對等關稅應該會落在15~20%區間。稅率高過這區間不論是美國或台灣都沒有好處。
連賢明指出,對等關稅談判除了美國政府要增加收入、增加外國對美投資金額之外,另一目的是創造非中供應,對等關稅另一個目的在創造非中供應鏈,和中國密切的國家都40%往下講,和美國聯盟國家10%開始談。越南是一個最直接例子,轉口貿易的稅率4成、當地生產的稅率2成。
目前台灣的稅率及投資條件均尚未公開,連賢明評估,美國開給台灣的條件會要求開放所有市場,擴大投資,衝擊最大的是汽車、保健食品、農業、金屬扣件,政府可能還在思考如何減緩開放市場對就業市場的影響。
對照日本投資5500億美元、南韓投資3500億美元,連賢明建議,既然要大舉投資,政府可以思考如何利用這個機會,拉抬台灣弱項的服務業。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