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美關稅談判 傳陸介入施壓美「不樂見台灣3點」

台灣關稅20% 台股收盤「下跌108點」!金管會發聲了

人力在哪裡?颱風淹水國軍救災慢半拍 議員怒批:水退了才來擺拍

威剛出力、農業部給力 ESG STORE攜手企業實踐共農永續

農業部資源永續利用司司長莊老達(右)與威剛科技董事長陳立白(左)共同簽署農業ESG專案合作意向書。圖/公司提供
農業部資源永續利用司司長莊老達(右)與威剛科技董事長陳立白(左)共同簽署農業ESG專案合作意向書。圖/公司提供

農業部攜手威剛(3260)、台灣經濟研究院舉辦「共農永續:ESG推廣說明會」,向企業界說明農業部ESG政策推動方向與ESG STORE運作模式,會中由農業部資源永續利用司司長莊老達與威剛科技董事長陳立白共同簽署農業ESG專案合作意向書,未來透過農業部的專案規劃、媒合與輔導,威剛將在ESG計畫中導入更多例如永續生產、維護生物多樣性、食農教育等農業永續方案,建立共好、共融、共榮之合作夥伴關係,鏈動農業永續未來。

農業除了糧食安全外,還有自然碳匯、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等多面向的功能,是企業落實ESG的最佳場域。自112年2月農業部推出農業永續ESG專案後,與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又於113年10月30日推出農業ESG STORE,作為媒合企業合作推動農業永續發展的專屬平臺,整合農業場域資源推出循環農業、永續生產、農村文化傳承等10項類型的農業ESG專案,提供一站式客製化服務,協助企業更輕易以自然為本的精神,於農業場域實踐ESG。

農業部本次推廣說明會邀請關注ESG與綠色供應鏈的企業代表共計30家參與,目的是使企業更瞭解農業場域多元合作機會,鼓勵企業運用自身專業與資源,跨域鏈結農業場域提出合作構想,支持在地農業、生態保育及農村永續行動。針對ESG STORE成功媒合且與該部共同合作執行的專案,農業部將發給成果證明,以表彰企業對環境永續採取行動之努力與貢獻。

甫與農業部簽署合作備忘錄的威剛科技指出,威剛秉持「以創新驅動永續」的核心理念,從社會耕耘、人才培育到產品開發與綠色物流全面落實ESG,強調威剛的「蜂鳥精神」,象徵著品牌在永續轉型中應具備的敏捷與行動力。此次簽署的合作備忘錄,正是企業將永續承諾延伸至更多元領域的重要行動,共同打造台灣社會跨域共榮的合作典範。

食農教育 農業部 威剛 ESG

延伸閱讀

台積電推動綠色供應鏈 攜供應商提升濾芯清洗促減廢

【重磅快評】小智「棄犬」逾4年 借問蒼天饒過誰?

連鎖效應/好食城導入 ESG 打造健康生態圈

ESG最前線/化學品管理 善用 AI 輔助

相關新聞

勞動基金上半年虧損836億 官員:七月有望轉正

勞動基金運用局今公布整體勞動基金最新績效,截至2025年6月底,整體勞動基金規模為7兆335億元,6月單月損益轉為正數,...

關稅陰霾、7月製造業PMI連兩月緊縮 中經院示警:下半年透明度很差

中華經濟研究院今天發布7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由於業者持續觀望等待對等關稅、半導體關稅以及進口汽車關稅最...

包瓊郁訪張善政 透露英國公司投資32億英鎊蓋桃機三航廈

英國在台辦事處代表包瓊郁(Ruth Bradley-Jones)今天拜訪桃園市長張善政,雙方就國內外政經情勢、2地產業發...

美對台課20%關稅 中部產業憂減單、減班、裁員

美國政府於宣布將對台灣產品課徵20%進口關稅,稅率高於日本、南韓的15%,引發產業界與勞工團體高度關注。民眾黨彰化縣黨部...

富士康美國大型開發案是坑?學者:企業補貼被包裝為「投資」...其實是豪賭

大型開發案往往在提案、辯論與規劃階段就不了了之。少數情況下,即使真的進入動工階段,事後相關的市政領導人往往也會將之視為令人尷尬到想挖個洞跳進去的失誤。 然而,當我向哈佛商學院教授史兆威(Willy Shih)提起富士康的破土儀式時,這位對東亞事務頗有研究、也在中國有豐富商業經驗的專家,似乎整個人都亮了起來。 他說:「在中國,這種事常常發生!他們甚至還有個專門的形容叫『面子工程』。他們會先宣布一個超大型計劃,讓所有人都在活動當天沾沾光,但接下來會不會真的蓋出什麼,就得視經濟現實怎麼樣而定了。」 這為2018年6月28日在芒特普萊森特舉行的富士康動土大典帶來了截然不同的視角。 當天,川普總統高舉著象徵性的金鏟子,其餘幾把則在威州州長沃克、富士康董事長郭台銘與眾議院議長萊恩手中。四人沐浴在鎂光燈下欣然自喜,此刻何等榮耀!但真正擁有中文詞彙能為這個宣傳噱頭命名,並看清這塊基地未來實際發展為何的,恐怕只有一人。

20%關稅影響尚未擴散…無薪假增245人合計3,441人

勞動部1日公布無薪假企業計190家,實施人數3,441人。上一期7月16日公布實施家數計179家、3,196人。本次家數...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