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齡標籤化!逾70歲高齡推介商品 金管會解禁了
行政院推動「壯世代」金融,要求金融監理朝「去年齡標籤化」,金管會4日修法,准許各銀行在充分了解客戶(KYC)及客戶投資風險屬性(KYP)後,可向逾70歲高齡客戶推介衍生性金融商品,最快5月上路。
這也是金管會繼2025年1月先鬆綁各銀行可向逾70歲高齡客戶,推介國外有價證券後,第二波再「去年齡標籤化」的措施。2024年則是針對允許逾70歲投資人可開戶玩期貨。
金管會官員坦言,過去有些金融商品的推介,是採用「年齡」做交易區分,例如投資海外股債、承作衍生性商品、或是開戶玩期貨,但很多人在某些年齡上並沒有衰退,因此排除以年齡做區分,改回歸由各業者做好客戶KYC與KYP。
行政院推動「壯世代」金融,要求金融監理朝「去標籤化」,檢討現行以「年齡」(標籤)做市場管理劃分的標準,以避免高齡歧視,金管會也配合做了三波修正,包括從允許高齡戶開戶玩期貨、投資海外股債到這次可承作衍生性商品。
金管會今宣布修改「銀行辦理衍生性金融商品業務內部作業制度及程序管理辦法」,刪除各銀行禁止對逾70歲高齡客戶推介衍生性商品的規定,法規預告60天,最快5月底前上路。
銀行局主秘王允中說,過去是對「70歲畫出一條線」不管客戶是否有投資經驗或專業度,都禁止銀行推介衍生性商品,未來只要客戶擁有投資經驗和專業度,銀行可看客戶實際狀況而定。
但他強調,取消年齡限制,不代表說銀行可對高齡戶推介衍生性商品,而是要求各銀行更應做好充分了解客戶程序、了解客戶投資風險,銀行需根據客戶實際狀況做評估,「開放,是不要做年齡歧視」。
依現行規定,各銀行禁止對逾70歲高齡客戶推介衍生性商品,這「推介」包括禁止當面洽談、電話、電子郵件聯繫、寄發商品說明書等方式;修法通過後,只要銀行完成KYC和KYP,就可向逾70歲高齡戶推介衍生性商品。
據櫃買中心到2024年12月底統計,銀行承作結構商品流通餘額為7,117.16億元。
至於保單部分,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說,針對逾65歲高齡者依舊是可以買保單,僅是要求保險公司需加強錄音錄影等措施,與銀行業禁止推介不同,目前保險業法規還在調適與檢討中。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