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座遭調查 恐波及台企銀引資
台企銀上周突遭檢調搜索調查,儘管案情尚不明朗,但台企銀原規畫為股本朝千億元規模邁進,評估擬再度引資國發基金注資,因爆發這起司法事件,恐影響爭取國發基金二度注資作業,台企銀股本要達到千億元時間,有可能延後到明年下半年。
金管會銀行副局長侯立洋昨說,台企銀已在八日通報重大偶發事件,依規定最晚必須在十八日之前函送金管會相關資料及報告說明。他指出,台企銀董事長劉佩真等人遭檢方約談,並非金管會移送的案件,至於金管會是否會針對此事對台企銀展開專案金檢,將先視台企銀提交的重大偶發事件報告內容再進一步處理,過往重大偶發事件也不一定非得辦理金檢。
台企銀目前是六大上市公股銀行中資本額規模最小,去年拉高股利配發率突破百分之百,大幅增發股票股利、盈餘轉增資後,實收資本額才站上九百億元關卡、來到九一六億元,但是仍然比彰銀、一銀、華銀、合庫銀等股本已登千億元以上的公股行庫低,台企銀內部策略也早已擬具資本額要達到千億元的目標。
台企銀考量持續透過盈餘轉增資自然成長,股本增加速度較為緩慢,為了提早股本增至千億元規模,內部醞釀再向國發基金爭取二度注資,期能獲得國發基金比照二○一九年參與私募現增,再次注資五十億元,如此則搭配今年分派盈餘、配發股票股利盈餘轉增資,就可望在今年底實收資本額就達到千億元。
不過,劉佩真被指疑涉浮報費用相關案件事出突然,對台企銀的引資規劃恐產生影響,且調查完畢進一步釐清案情需要時間,則爭取國發基金再度注資的作業時程,也將可能隨之推遲。
國發基金二○一九年八月首度參與台企銀私募增資,當時國發基金以私募價格每股十一點九五元,認購四億一八四一萬股,合計注資台企銀約五十億元。國發基金私募三年閉鎖期雖然已經屆滿,但是持股穩定,目前持股比近百分之六,是台企銀泛公股持股的穩定中堅力量。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