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企業籌資破1.2兆元連2年飆巔峰 兩大關鍵原因曝光

據金管會統計,2024年全年企業國內外公募總額1兆492億元,加上私募案,2024年全年總籌資規模達1兆2,387億元寫史上次高紀錄。示意圖/ingimage
據金管會統計,2024年全年企業國內外公募總額1兆492億元,加上私募案,2024年全年總籌資規模達1兆2,387億元寫史上次高紀錄。示意圖/ingimage

AI供應鏈帶動電子業獲利提升、及台股行情佳,兩大利多帶動國內企業籌資需求大增。據金管會統計,2024年全年企業國內外公募總額1兆492億元,加上私募案,2024年全年總籌資規模達1兆2,387億元寫史上次高紀錄。前次高點是2023年的1.32兆元,等於籌資高峰全落在這兩年。

知情官員分析,企業募資金額一路飆高,有兩大主因,一、2024年AI需求熱,帶動AI供應鏈相關產業獲利大好,增加募資意願,二、2024年全年台股大漲28%,各企業因行情好、募資價格走高,紛紛做現增。

據金管會統計,2024年全年上市櫃掛牌家數達67家也寫近十年新高,年增22家或近五成,顯示台股大漲,讓IPO家數增加,也推升了企業籌資動能。

國內募資型態有三類,包括現金增資、發行普通公司債、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國外則包括海外公司債及海外存託憑證。官員說,以去年來看,仍以現增居多。

金管會13日公布2024年公開發行公司募資情況。據統計,2024年公開發行公司國內外募資總額1兆492億元,其中國內募資額占比81%,顯示企業以國內募資為主,也反映去年國內景氣大好,加上私募1,895億元,2024年全年總籌資規模1兆2,387億元寫次高,僅次於2023年巔峰。

一家銀行主管說,企業籌資高峰全落在近兩年,反映了AI供應鏈帶動企業獲利提升、台股狂漲及國內經濟大好等三大利多催動,但2025年需留意高基期、及川普貿易戰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籌資後的資金用途,有逾四成全用在充實營運資金上。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說,企業營收成長,需要擴大規模,及因應下一個年度先做備料或備貨的營運周轉金需求。

據數據顯示,2024年企業籌資後的資金用途,以還債占比31%寫至少十年低點,充實營運資金占比43%則寫十年新高,呈現此消彼漲態勢,至於用於擴充廠房設備則維持18%低檔。

高晶萍說,還債寫新低、營運資金反刷高,是因企業籌資後因發債息低,不急著還債,反看好下一年度營運周轉需求,因此將資金多留在帳上。

相關官員也說,近年公開發行公司募資的資金用途,多會填「充實營運資金」而少填擴廠,因擴廠資本性支出需有後續實質效應,不如「充實營運資金」較具彈性,可以備貨、備料或當一般營運周轉金,估未來充實營運資金應會占大宗。

AI 募資 台股 金管會

延伸閱讀

台中新光三越意外 投保理賠金管會這麼說

台中新光三越氣爆 金管會:公共意外險新產100%承保

金管會與央行達共識 穩定幣只能連結法幣不開放連結黃金等其他資產

獨/用虛擬資產詐欺 金管會將祭重罰「最高罰2億、關10年」

相關新聞

金管會定調穩定幣2大原則 泰達幣等境外全歸商品審查

金管會13日召開虛擬資產及交易業務事業(VASP)專法草案公聽會,會中聚焦穩定幣,據了解,金管會定調「穩定幣」就是境內發...

去年企業籌資破1.2兆元連2年飆巔峰 兩大關鍵原因曝光

受AI供應鏈帶動電子業獲利提升、及台股行情佳,兩大利多帶動國內企業籌資需求大增。據金管會統計,2024年全年企業國內外公...

非現金支付盛行 2024年刷卡額近4.7兆創史上新高

非現金支付盛行,金管會今天公布,2024年12月刷卡額達新台幣4202億元,創史上單月第3高,2024年全年刷卡額達4兆...

上市櫃公司儲備擴張糧草 去年國內募資和周轉金比重雙創新紀錄

金管會今日公布國內上市櫃公司在113年的全年募資資金運用最新統計指出,充實營運資金的金額達3698 .22億元,占比43...

金管會與央行達共識 穩定幣只能連結法幣不開放連結黃金等其他資產

金管會今日上午召開虛擬資產專法公聽會,下午金管會例行記者會上對媒體提問釋疑,其中關於穩定幣可連結標的,金管會明確指出,已...

財部:公股銀中小企業振興融資 總額度擴大至1.5兆元

財政部今天宣布,公股銀行中小企業振興融資方案,目前核貸金額已超過原融資額度新台幣9000億元,考量申貸期限至114年底且...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