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三業2025年前二月獲利衝高 盈餘1,898億元 同期次高

據金管會統計,2025年累計前二月金融三業(銀行、證券期貨投信和保險業)稅前盈餘1,898.4億元寫史上同期次高,年增2.3%,獲利動能持穩。 聯合報系資料照
據金管會統計,2025年累計前二月金融三業(銀行、證券期貨投信和保險業)稅前盈餘1,898.4億元寫史上同期次高,年增2.3%,獲利動能持穩。 聯合報系資料照

據金管會統計,2025年累計前二月金融三業(銀行、證券期貨投信和保險業)稅前盈餘1,898.4億元寫史上同期次高,年增2.3%,獲利動能持穩;惟法人示警,美國川普關稅戰將衝擊全球經濟成長,股市波動加劇,恐壓抑金融業獲利成長空間。

金融三業中,前二月以銀行業獲利年增3.7%,優於保險業年成長3.1%及證期投信年衰退6.4%。銀行業獲利年增最佳是因財管手續費、放款淨利息收入續維持動能所致。

圖/經濟日報提供
圖/經濟日報提供

惟川普關稅新政來襲,市場對停滯性通膨疑慮加深,3月台股大跌10.2%、美國S&P500指數也同步重挫5.8%,將壓縮3月金融業投資收益也不利評價利益,金融業獲利前景恐難樂觀。

一家金控主管說,2025年金融業獲利最大變數是川普關稅戰,將有三大挑戰,一、衝擊全球經濟成長,全球股市面臨下修風險,金融業操作難度增加,壓縮壽險業實現股票資本利得空間,

二、川普關稅政策恐讓降息減速,台美利差若無法縮減,壽險業避險成本將續持高檔,三、川普若對各國實施無差別「對等關稅」,衝擊各國出口廠商,企業營運風險提升,增加銀行貸款違約機率。

金管會公布金融業2025年2月及前二月獲利,2月三大金融業賺863.56億元,月減16.6%、年增8.5%,月減是因2月股市波動大,金融業投資收益較1月大減,年增則是因銀行業放款及利差提升,穩住金融業陣腳。

累計前二月賺1,898.4億元是史上同期次高,以銀行業獲利貢獻占57%最多。史上同期最高是2021年前二月賺2,101.8億元。

銀行局主秘王允中說,銀行業前二月稅前盈餘1,081.6億元是史上同期最佳,年增3.7%,其中本國銀行大賺1,000.7億元同攀高峰,主因是利息和手續費淨收益增加。

券商期貨投信業合計前二月稅前盈餘211.7億元,年減6.4%,主因受券商獲利年減13.4%降到154.1億元所拖累,證期局主秘尚光琪說,2月台股指數走低,衝擊券商自營獲利,期貨也僅微幅增加,投信業反因資產規模擴大而推升獲利。

壽險業、產險業前二月各賺545億元和60億元,合計賺605億元是近三年同期新高,年增3.1%,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說,壽、產險業獲利年增均有逾3%成長,是業務承保利益增加所致。

合計2025年前二月金融三業(銀行、證券期貨投信和保險業)稅前盈餘1,898.4億元,較去年同期1,856.3億元,年增2.3%。

壽險業 金融業

延伸閱讀

川普對等關稅前夕 傳北京限制陸企對美直接投資

白宮對外企下通牒?警告遵守川普反DEI規定 國務院:額外文書作業

永久稅收來源?川普關稅恐非談判工具 外媒分析:踢開「最後支柱」

戴過MAGA帽?美軍最高將領提名人打臉川普:我想他在講別人

相關新聞

金融三業2025年前二月獲利衝高 盈餘1,898億元 同期次高

據金管會統計,2025年累計前二月金融三業(銀行、證券期貨投信和保險業)稅前盈餘1,898.4億元寫史上同期次高,年增2...

證交所推東南亞創新資本平台

臺灣證券交易所力拚東京交易所,朝亞洲創新企業首選掛牌之地目標邁進,昨(2)日宣布攜手KPMG安侯建業成立「東南亞創新資本...

央行出重手 台幣升1.08角

清明連假前夕,市場觀望氣氛濃厚。熱錢昨(2)日早盤零星匯出,新台幣匯率最低貶至32.25元,中央銀行選在午後發動奇襲、接...

美元高利定存 主打短天期

川普關稅戰全面啟動使金融市場不確定性升高,銀行第2季美元高利定存專案也主打短天期方案,年利率5%方案雖然變少但還是有機會...

另類倒掛…美元高利定存專案 長天期利率相對低

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Fed)最快有可能6月就再次降息,等不到第3季,因為降息預期升溫也使得銀行推出的美元高利定存專案,長...

金管會搬風/童政彰掌銀行局 賴欣國接檢查局

金管會昨(2)日宣布,由檢查局長童政彰調任銀行局長,檢查局長則由副局長賴欣國升任,下周一(7日)到職;這次人事搬風後,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