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咖啡渣先別丟!日常4妙用堪稱生活好幫手:不只除臭防蟲

暴衝逆向撞公所!桃園無辜2行人遭撞命危 驚悚畫面曝光

你用過哪一個? 從MSN、Skype到Teams 那些年遇過的轉移Bug魔咒

壽險重傷!3月淨值暴跌2228億元逼近危機線 4月恐再惡化

金融圈示警,4月全球股債匯市三大皆空,壽險淨值恐再惡化。示意圖/ingimage
金融圈示警,4月全球股債匯市三大皆空,壽險淨值恐再惡化。示意圖/ingimage

壽險淨值大縮水。據金管會統計,3月底壽險業淨值驟降到2兆4,172億元的近11個月低點,單月大減2,228億元,月減額是近兩年半來最大,幾乎直逼前波2022年壽險淨值危機的慘況,金融圈示警,4月全球股債匯市三大皆空,壽險淨值恐再惡化。

前一次壽險業淨值月減額最大是2022年9月,當時單月淨值蒸發5,385億元,時隔近30個月,壽險業淨值再度面臨考驗。

淨值大跳水,對目前RBC在200%、淨值比在3%法定邊緣,甚至不足者,今年恐再度面臨龐大的增資壓力,更考驗大股東對轉投資壽險業的增資能力,其次,壽險型金控恐將受旗下子壽險拖累,也壓抑未來配息空間。

法人說,4月台、美股續跌,美國30年公債殖利率走揚到4.74%,BBB等級公司債殖利率也走揚到5.7%(殖利率走揚,價格走低),加上台幣對美元暴升近3%,股債匯市三空,都將重擊壽險業4月淨值及獲利。

金管會29日公布3月壽險業獲利、淨值和避險成本。3月壽險業稅前盈餘304億元,月增35.7%是因3月台幣貶1.09%彌補了實現資本利得減少,首季賺849億元,年減11%則是因財務投資利益減少。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說,首季壽險業獲利年減11.6%,是因財務投資利益年減171億元、業務費用年增36億元,抵銷了業務承保利益年增100億元。

3月底淨值降到2兆4,172億元的近11個月低點,單月大減2,228億元寫近兩年半最大,前一次單月淨值蒸發最多的是2022年9月的5,385億元;首季淨值減少1,688億元也是近兩年同期最慘。

3月單月淨值大減是因金融資產評價利益月減2,470億元,其中帳列OCI股票、債券評價利益各減少91億元和137億元,以「覆蓋法」重分類其他綜合損益減少2378億元所致。

3月台幣貶值有龐大兌換利益,業者避險工具大宗的CS(換匯)、NDF年化成本則是一降一升,業者避險比率再降到61.5%,使3月避險工具成本233億元,已連三個月降到300億元以下,單月淨匯兌損失縮小到27億元的近八個月最少,首季淨匯兌損失499億元,年損失收斂0.6%。

值得一提的是,因3月台幣驟貶,業者產生的兌換利益得提存外匯準備金,使3月外匯準備金提存了489億元寫逾兩年單月最大,推升準備金餘額已達2,836億元,「晴天儲糧」可稍撐住4月台幣狂升的大雨。

壽險業 淨值比

延伸閱讀

壽險外溢保單首季售25萬件 保費年增110%、國泰占近9成

壽險分紅保單 瞄準四族群

6家壽險搶賣分紅保單 保誠人壽總座王慰慈靠2招應對

美債新地雷?日本壽險釋出調倉訊號 川普執政恐成催化劑

相關新聞

新光金38萬股東快看!股東會紀念品「台灣味帆布袋」曝光

新光金(2888)將於6月23日召開股東常會,而新光金本次股東常會將針對38.8萬名股東發放最具台灣味的「斜背兩用加底帆...

玉山金與數發部合作成立「防詐實驗室」 盼更多業者加入

為強化台灣金融科技的防詐能力,玉山金控與數位發展部合作成立「防詐實驗室」,於30日在創新基地正式掛牌啟用。玉山擔任金融科...

自然人憑證變詐團破口 金管會擬半年內解封

八大行庫陸續暫停以「自然人憑證」做線上開戶驗證,引立委關注,銀行局長童政彰說,各銀行要提出風險強化措施,或是風險自律方法...

銀行阻詐停辦自然人憑證開戶 銀行局:不宜全面拒收

銀行的數位存款帳戶已成為警示帳戶增加的重要源頭,其中大型公股行庫為了避免用自然人憑證開數位存款帳戶,成為詐團擴增人頭戶的...

壽險淨值重傷2,200億元!金管會:非長期趨勢 緊盯三大危機

財委會立委羅明才關切壽險業淨值驟減,點出美股債崩跌、台幣升值是壽險的三大危機,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說,壽險業淨值下滑是反映財...

數發部攜玉山金創防詐實驗室 黃彥男:將協調各界資源

為強化台灣金融科技防詐能力,數位發展部與玉山金控合作成立「防詐實驗室」,今日於digiBlock C數位創新基地正式啟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