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新台幣狂升進入「2」字頭 學者曝央行的難言之隱

蔡依林被蛇纏頭兌現承諾!頂「美杜莎慾望桂冠」首揭新歌

稱重購自住房欲抵108萬稅 找里長背書法官揪細節不採信

股市震盪衝擊券商、壽險投資收益 金融三業首季獲利衰退

今年首季金融三業稅前盈餘2,706億元,年減8.7%,由正成長轉為衰退。聯合報系資料照
今年首季金融三業稅前盈餘2,706億元,年減8.7%,由正成長轉為衰退。聯合報系資料照

據金管會統計,2025年首季金融三業(銀行、證期投和保險業)稅前盈餘2,706億元,年減8.7%,由正成長轉為衰退,主因是股市震盪衝擊券商、壽險投資收益。法人指出,第2季金融市場波動加劇,恐陷股債匯市「三殺」,重擊獲利也恐壓縮金融股配息空間。

金融三業中,首季除投信、期貨業獲利仍呈現年成長外,其餘銀行、證券、壽、產險等全線衰退,又以券商年減逾四成最慘,也拖累整體金融業獲利表現。

法人認為,3至4月台股重挫,近期金融股股價回升,主要是受惠短期資本市場反彈及優於市場預期的2024年度獲利配息,但股、債、匯市波動加大,尤其是台幣暴升恐重擊壽險業2025年獲利能力、及可分配盈餘水準。

三大金融業首季獲利概況 圖/經濟日報提供
三大金融業首季獲利概況 圖/經濟日報提供

市場已密切關注川普關稅戰,將使資本市場波動加劇,進而影響今年上半年各金控的「其他權益」變化,一旦金控獲利陷入衰退,其他權益損失又擴大,將壓抑各金控2025年配息空間,尤以壽險型金控衝擊最大。

影響各金控配息的兩大關鍵,一是2025年金控獲利水準,二是金融資產評價損失是否擴大,後者會反映在「其他權益」項下的損失,一旦損失數超過去年,業者需就超過的部分,提列特別盈餘公積,將壓縮可分配盈餘。

金管會公布金融業2025年3月及前三月獲利狀況,3月金融業賺807.8億元,月減6.5%,已連兩個月下滑,又以受台股價量劇跌,使券商獲利月減85%降到12.4億元低點最慘。

金融業累計前三月賺2,706億元,從前二月的年增2%、轉為年減8.7%,也從史上同期次高,變成同期第三高,獲利動能轉疲,市場預料第2季恐更不妙。

銀行業前三月稅前盈餘1,519.4億元,年減1.9%,銀行局副局長王允中說,主因是郵儲受股匯市衝擊,獲利年減60億元,抵銷了本國銀行獲利年增21億元,就國銀首季賺1,446.2億元來看,仍寫史上同期新高。

券商期貨投信業合計前三月稅前盈餘255.8億元,年減近三成最慘,主因受券商獲利年減42%降到166.4億元拖累,證期局副局長黃厚銘說,3月台股價量齊跌,重擊券商六成自營收入。

期貨商反因操作績效好、投信業因資產規模擴大,經理費增加,使獲利各年增16%和20%。

壽險、產險業前三月各賺849億元和82億元,合計賺931億元,年減近12%,主因是投資收益減少所致。

合計2025年前三月金融三業(銀行、證券期貨投信和保險業)稅前盈餘2,706億元,較去年同期2,964億元,年減258億元或8.7%。

券商 台股 投信

延伸閱讀

金融三業Q1獲利年轉衰 Q2股匯債市「三殺」壓境更慘

金融三業前3月稅前獲利年減逾8% 證券業減幅最劇

台積電率先回補清明缺口 台股周線二連紅

金管會報捷 金融資產規模近34兆、高雄搶地、ETF 搶推

相關新聞

新光保全AED守護台北101垂直馬拉松選手

新光保全瞄準健康照護需求商機,國人近年來對於運動愈來愈重視,面對高強度的賽程挑戰,選手不僅要有過人的體能,更需要完善的賽...

凱基證券推定期定額「凱基e起存」 攜手 citiesocial 送好禮

川普關稅重磅來襲,引起金融市場動盪不安,近期不論是定期定額買入市值型、高股息ETF或布局績優美股等,藉由長期分攤成本於股...

「TOPS 台北好購」揭曉 元富證券榮獲採購貢獻獎「銀獎」

新光金控旗下元富證落實綠色採購獲肯定。北市產業發展局5月2日舉辦「2025第一屆TOPS台北好購採購獎」頒獎典禮,元富證...

換了嗎?日幣見「0.20」甜甜價!多了5萬日圓 網銀APP卻當機換鈔超心急

新台幣持續狂升走勢,今(5)日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不僅衝破30元整數大關,一度觸及至29.925元,讓不少出口商哀號,但對於要去日本遊玩的民眾來說卻是大喜之日,日圓現鈔匯率跌回「甜甜價」,一度讓網路銀行APP(網銀APP)出現當機,有網友表示,現在進去國泰世華銀行APP還要等超過5分鐘才有機會進去。

股市震盪衝擊券商、壽險投資收益 金融三業首季獲利衰退

據金管會統計,2025年首季金融三業(銀行、證期投和保險業)稅前盈餘2,706億元,年減8.7%,由正成長轉為衰退,主因...

今年第1季三壽險金控 加碼台積股

根據五大壽險金控公布的資料顯示,今年第1季,包括國泰、新光及凱基對台積電均站買方加碼,以新光加碼約1.8萬張力道最強,至...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