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生日快樂/華南永昌證 擁抱數位金融

華南永昌證券成立將滿37年,在董事長黃進明領導下,力推組織改造與數位轉型,成功翻轉局面,近三年現貨市占率穩居官股券商首位,在本國券商排名第八,承銷業務與複委託業務連三年創歷史新高,展現華麗轉身。
在老一輩台股投資人心中,華南永昌證券的名字是「永昌證券」,在1988年台灣證券自由化浪潮中見證台股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傳統紙本走入電子化,經歷台灣證券史一次次的併購與政策洗禮。
2001年11月展開重大轉型,以股權轉換方式與華南銀行共同設立華南金控(2880),是台灣第一家依《金融控股公司法》成立的金控公司,標誌著台灣金融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優化行動平台 自行研發App
永昌證券加入公股金融機構體系後冠上「華南」兩字,從民營彈性走向公股穩健經營之路。2021年迎來新董事長黃進明,為華南永昌證券啟動一場新組織再造。
黃進明認為,市場變化加速、數位金融興起,不能再像過去靠分點與傳統客群支撐的經營環境。他過去經營日盛證券數位成績斐然,從基礎工程改造開始,組織改革、業務轉型、行動平台優化三方面下手。
他說:「我認為數位不是選項,是生存條件。」券商不能只滿足於穩健與規模,要有能因應市場快速變化的靈活與創新體質。他深信數位轉型是證券業未來發展的關鍵,因此親自主持每場數位經營會議,推動跨部門合作,研發「華南e指沖App」,打造創新的數位金融生態系。
華南永昌啟動一系列結構調整。首先,組織改革方面,強化部門專業分工,並提升跨部門協作效率,以確保決策過程更迅速且靈活。
例如成立數位金融部門,有效集中資源發展金融科技,資訊部門則專注內部數據管理,推動作業自動化,建構數據中台,減少人工作業的風險與成本,進一步強化營運效能,以提升決策支持能力。
業務拓展方面,承銷業務積極爭取IPO案件,並透過內部專業訓練提升競爭力;法人業務則擴大客戶群、強化投研服務內容,提升市場占有率。
數位轉型方面則有四大創新。一是推出行動交易平台「華南e指沖App」,有別傳統券商經營仰賴公版App,無法提升客戶交易體驗,自行研發的App可展現華南永昌的創新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客戶的交易體驗。
強化服務品質 確保最佳體驗
2023年12月18日上線一年內,總下載量已突破10萬次,帶動單月交易量突破600億元,累計交易總額超過6,000億元,2024年「新戶」行動下單占比達74%,展現市場競爭力與用戶接受度。
第二項創新服務是斥資近千萬元建置「大戶交易系統」,提供高速、穩定且功能完備的專業交易平台;該系統2024年創下逾1,200億元交易業績,較2023年成長超過一倍。
第三項是推出「程式高頻交易系統」,這是當前最快的交易系統,專為程式交易與量化投資族群量身打造,主要服務於交易邏輯精密、下單頻率極高的高階策略型投資人。2024年創下333億元交易業績,年成長高達五倍。
第四項是因應主管機關推動數位金融與普惠金融政策,以及電子交易已占市場八成以上比重,2025年1月初將「電子商務部」升級為「數位金融部」,並新設「數位通路科」,全面聚焦數位行銷策略、用戶經營與數據應用,以提升經營效能與數位轉型成果。
數位金融部主要服務對象為一般投資人,聚焦靜止戶、新世代自來戶等兩大潛力族群。
推動數位轉型的同時,也強化服務品質,以確保客戶獲得最佳的金融體驗。
為驗證並提升服務水準,更委託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執行「服務品質神秘客測試專案」,在「禮儀與服務態度」、「溝通能力」及「服務專業度」等指標皆獲最高評級。
此外,2024年的客戶滿意度調查結果,整體滿意度達89.84%。
其中「線上開戶」服務獲得89.99%滿意度,「數位平台」評價高達89.7%,證明提升客戶服務品質的努力獲得市場高度認可,也肯定了數位轉型成果。
華南永昌證券的數位化策略帶來實質的業務成長,持續吸引大量新戶,提升成交比率,強化市場競爭力,同時透過強化客戶服務與數位金融平台的穩定性,提高客戶忠誠度。
37年來從永昌證券變成華南永昌證券,從民營券商轉型為公股券商,從傳統轉型為實體、數位兼具的券商。
華南永昌證券的故事正是我國證券機構靈活因應政策、因應時代、因應市場的成功故事。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