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貨潮退去?國銀新南向放款連3月大失血1,300億元

拉貨潮需求結束了嗎?據金管會統計,2025年6月底國銀對新南向18國放款餘額1兆7,620億元,月減130億元,連三個月衰退逾1,300億元,全數吞噬了首季新增放款量,累計上半年放款轉減少584億元,連兩個月陷入負成長。
金管會指出,今年上半年國銀新南向放款轉衰退,主因是第2季新台幣大幅升值,使多數以美元計價的海外放款折算成台幣時出現「縮水」,再加上企業大額還款,使帳面放款金額大幅萎縮。
若以6月底匯率29.902元換算,國銀對新南向地區實際放款為589.3億美元,月減3.81億美元,是近五個月首現減少,顯示剔除匯率因素後,6月國銀新南向放款已「實際」陷入衰退。
一家銀行主管坦言,因新南向放款統計是以台幣計價,匯率波動對放款餘額影響甚鉅,4~5月都出現典型的「帳減實增」現象,實際新增放款動能依舊強勁,反映東協供應鏈啟動提前拉貨潮所致。
但6月新台幣匯率持穩,兌成原幣後,反出現減少,顯示6月拉貨潮結束,資金需求減緩。
也因國銀第2季對新南向新增放款量轉為衰退,國銀首季全白忙一場,達成率為零。金管會全年新增放款目標是728億元。
銀行圈指出,上半年放款已減少584億元,若要達標,一來一往等於下半年新增放款量得至少大增1,312億元,就第2季拉貨潮已大舉囤貨、備貨來看,下半年難見大量需求,估2025年全年新增放款目標恐難達標。
一旦全年達標率無望,將是2020年、近五年來再現未達標。2020年因全球疫情爆發,全年國銀新南向放款僅新增52億元,達標率僅8.75%。
進一步觀察主要市場表現,6月國銀對最熱的印度市場放款增加43億元,終結連兩月衰退,累計上半年新增放款量310億元。
若以前三大新增放款銀行觀察,台北富邦銀行6月新增30億元最強,上半年放款新增140億元,居同業之冠,中信銀新增96億元次之。
展望下半年,銀行圈認為需觀察兩大關鍵,一、第2季東協供應鏈提前拉貨結束,第3季備貨動能恐難如第2季熱絡,放款趨緩壓力增加,二、7~8月新南向關稅稅率陸續拍定,若維持20%左右,放款與投資需求估會持穩,後續需密切關注關稅影響。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