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大廈管理條例》30周年 專家疾呼:修法救老社區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實施三十周年論壇合照。台灣物業管理學會提供。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實施三十周年論壇合照。台灣物業管理學會提供。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自1995年施行至今已屆滿30年,雖成功奠定集合住宅的治理法制基礎,推動社區自治制度化,但在高齡社會、建物老化與治理失衡交織下,法制與現實之間的落差日益明顯。學界與實務界一致認為,條例已邁入轉型關鍵期,急需從修法、組織、制度三面向啟動升級工程。

台灣物業管理學會、台北市公寓大廈管理協會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日前共同舉辦「《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實施三十週年論壇」,邀集產官學代表齊聚探討制度演變、困境與未來方向。

台北市副市長張溫德直言,台北市正面臨「四不」困境,包括組織不足、機制量能不全、居住品質不佳、調適能力不及,雖市府自2016年起積極推動老舊公寓大廈成立管委會,至今已有9,150處完成報備,另輔導322處完成新設,並補助修繕、外牆安全與增設電梯等,但無法根本解決問題。

張溫德坦言,現行法規強制力薄弱、執行機制封閉且被動,專業支援不足,導致政府雖傾全力主動輔導,卻仍猶如緣木求魚,缺乏有效管理的社區,不僅環境髒亂、設備失修,更無力面對災害風險與未來挑戰。

張溫德呼籲,應以制度革新對齊現況並引導未來,提出四大方向,第一,為老舊社區設計彈性過渡的「街區型管理組織」;第二,修法推動「管委會法人化」,解決無法投保與修繕基金運作困境;第三,強化「系統化賦能」,制度化管理委員訓練與住戶教育;第四,建立「建物全生命周期管理責任」,推動維護指引與補助機制,結合保險制度與儲備基金。

台灣物業管理學會理事長郭紀子也說,條例30年來確實提升社區自治能量,特別是新建社區多能依規運作,設有管委會、基金與制度,然而,老舊公寓普遍存在未設管委會、收費困難、設施失修、違規使用與消防不足等問題,形成「一個台灣、兩個世界」的結構性落差。

郭紀子呼籲,中央與地方應共同強化輔導能量、檢討制度適用性,並將老舊社區納入都市更新與社區再造政策架構中,整合硬體更新與治理重建,從根本改善品質斷層。

國立台北大學教授黃健彰則點出法規設計與實務操作落差,目前《條例》與政府提供的規約範本存在多處矛盾,易導致區分所有權人會議運作爭議頻傳,像是開會門檻、表決規則與代理資格規定不一致,導致基層執行困難。

黃健彰建議,修法應保留彈性決議空間,尊重社區自訂規約與會議決議機制,同時可借鏡日本,以樓地板面積比例設計表決權,例如每10平方公尺1票,簡化程序、減少糾紛。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三十年來確實成功建立社區治理制度,卻也面臨人口老化、建物折舊、法令過時與治理斷層等挑戰,專家一致認為,唯有啟動全面改革工程,導入多元治理模式、強化專業支援與資源配置,讓條例真正與時俱進,方能翻轉老舊社區失管困境,落實居住正義。

老舊公寓普遍存在未設管委會、收費困難、設施失修、違規使用與消防不足等問題。示意圖。信義房屋提供
老舊公寓普遍存在未設管委會、收費困難、設施失修、違規使用與消防不足等問題。示意圖。信義房屋提供

都市更新 人口老化

延伸閱讀

桃消迴龍分隊攜手社區 闖關遊戲強化防災觀念

凌晨4點「吹狗螺持續半小時」她怒下樓找飼主理論..意外成了全社區英雄

全國逾7千處社區發展協會 衛福部新規鼓勵設培力中心

石碇烏塗社區推夏季食農小旅行 品味農村限定夏日風情

相關新聞

遠雄信義區合建案 簽約

遠雄昨(28)日公告,與地主就台北市信義區土地簽訂合作興建房屋契約書,預計平均分配比率為地主60%、建方40%,交易對象...

尚騰集團2025年銷量衝百億元 全年掛牌數估逾3,000輛 可望改寫30年紀錄

尚騰集團旗下寶嘉聯合異軍突起,總代理PEUGEOT上半年累積掛牌已破千輛,全球CEO首度來台,預估全年將突破3,000輛...

三元能源修復在地信任關係

台泥企業團旗下三元能源科技昨(28)日表示,針對7月14日三元廠火災事件,三元能源發布兩周進度報告,初步判斷火災起因指向...

義美董座高志尚 尚騰集團最強後援

車市買氣冷清,尚騰集團旗下的寶嘉聯合今年銷售量卻將倍增,除產品策略奏效之外,義美集團的全力支持也是重要因素。大環境不佳,...

傑出生技產業獎 15家出列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2025 Taiwan BIO Awards 傑出生技產業獎」公布得主,歷經三個月嚴謹審查與專家評...

策略行銷/星野集團代表星野佳路 旅前體驗 從訂房開始

星野集團代表星野佳路平日思考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解決集團內部各種問題。幾年前,他不斷接到來自櫃台、行政系統等各種問題,發現...

商品推薦

FB留言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