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海鯤艦裝備規格受關注 泊港測試中斷恐延宕海測時程?

自己送上門!新北男吸毒開車恍惚 派出所前撞警車翻覆

川普副手洩口風? 范斯稱「有一筆交易將在格陵蘭成交」

2025新科技有哪些?資深投行家看5大趨勢 不只AI和機器人

空中計程車AI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空中計程車AI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摘要

2025年科技發展趨勢從AI、機器人到空中交通,許多國家積極推動應用場景,但台灣多聚焦在硬體製造,應加速發展應用生態系統,擴大產業視野,才能避免在新科技浪潮中落後。

新的一年開始,很多新科技大爆發,除了最常聽到的半導體和AI,還有哪些發展可能呢?

1.機器人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表示,很多台積電客戶看好多功能機器人與無人機。機器人是最近的熱門題材,黃仁勳跟馬斯克都說讚,機器人概念股近期紛紛大漲。

從目前2大科技龍頭布局來看,機器人都是重心。馬斯克已宣布,未來特斯拉將不再是純電動車公司,更看好機器人前景。黃仁勳也不甘輝達僅作為晶片公司,希望跟實體世界連結,人形機器人就是AI實體化的具體展現。

機器人有「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等類別,但台廠多是生產機器人零組件。

2.AI代理

與AI相關的趨勢,台灣目前所談的是AI基礎建設,包括AI伺服器、資料中心等商機;但國外的話題是「AI代理」(AI Agent),也就是用AI來做事情。

AI代理可以應用在所有產業,不透過人而是透過機器,如智慧製造、智慧零售、智慧醫療、智慧法律等。未來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將全部由AI代理。

全球全力發展AI代理,加速形成智慧化社會,這將顛覆各行各業現有運營模式,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但台灣在這一方面生態系應用還未成熟。

3.自動駕駛

國外開始談的自動駕駛、車聯網這些科技,參與者絕多數是中國公司,唯一例外是特斯拉,目前已經有5、6家企業分別在香港及美國上市,但台灣才剛開始最基本的電動車製造。

4.國防安全

台灣目前相當著重資安,資安屬於賴總統「5大信賴產業」之一(其他還包括半導體、人工智慧、軍工及次世代通訊),2024年華爾街漲最多的股票之一Palantir,乃美國資安公司代表,全年漲近400%。

但談安全不是只看網路安全,還包括關鍵資源供應、能源生產、基礎設施等,背後隱藏許多投資商機,如電業和核能,這些都是台灣的短處。

5.空中交通

台廠推無人機已經一段時間,政府也很重視,不過最主要用途是軍用,跟民生沒有真正結合。中國現正積極推廣「低空經濟」,也就是利用無人飛行載具,進行商業活動,包括空中計程車。

無人機產業在地大物博的國家如中國和美國都快速竄起,從送餐到運貨,可突破傳統交通限制,這些都是台灣未來應學習的新領域。台灣人視野狹窄,應多去看看世界趨勢。

※本文出自「商業周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原文不只AI和機器人!資深投行家看2025年5大科技趨勢

AI 工業機器人 無人機 自動駕駛

延伸閱讀

CES展後三大爆點:AR/VR、機器人、AI PC

輝達尾牙黃仁勳將現身 將成AI族群焦點

相關新聞

半導體風雲/從輝達逆襲 看台積電如何在CPO反超英特爾

今年美國CES展,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的專題演說,是全球關注重心。其中他在專題演說中第二個重頭戲,除了宣布採用最新AI加速器GB200 NVL 72機架由鴻海、華碩等台廠量產出貨外,也展示輝達用於各伺服器機架的高接連接器NVlink Switch設計新架構。據調查,這顆用來串接各機櫃運作的高速傳輸連接器,已採用由台積電與輝達共同合作開發的第一代矽光子引擎(Optical Engine,簡稱OE)。...

CES展後三大爆點:AR/VR、機器人、AI PC

向來為科技風向球的CES展在本周(1/7~1/10)展開,來自全球150個國家,超過4000家廠商參與盛會,延續去年主軸,本屆還是以AI應用為最大亮點…

台積電高雄2奈米傳試產 蘋果可望列首批客戶

台積電高雄2奈米製程進度超乎預期,繼去年11月提早約半年時間進機之後,業界傳出將於本月開始小量試產,加上新竹寶山2奈米製...

蘋果攻機器人 鴻家軍吃香

蘋果投入人形機器人領域,正攜手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開發人形機器人「ARMOR」,透過AI訓練並採用關鍵飛時測距(ToF)元...

蘋果攻機器人 砷化鎵三雄迎大商機

蘋果最新開發的人形機器人「ARMOR」具備高精度避障系統與感測技術,動作幾乎與真人相似,關鍵在於搭配多達40個的飛時測距...

台積衝先進製程 贏家出列…昇陽半、M31等大啖商機

台積電2奈米製程正緊鑼密鼓邁向量產,後續製程將從奈米邁入更先進的「埃米」,引爆新世代與下世代先進製程周邊商機,以後續會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