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花1年就讓夏普轉虧為盈…戴正吳提告鴻海、郭台銘 一文看當年糾葛
前夏普會長戴正吳經媒體披露,於去年底向鴻海(2317)及創辦人郭台銘提告,震撼各界。回顧當年,鴻海為何會入主夏普(Sharp)?郭台銘還曾因此在日本企業界一度備受關注?戴正吳在過程中又扮演了哪些關鍵的角色?
1月20日,《鏡週刊》披露前夏普會長戴正吳,於2024年底向鴻海及創辦人郭台銘提告,原因是戴正吳當年赴日整頓夏普時,曾簽下一份獎勵逾10億元的合約,但至今仍未兌現,三方爭議一夕間浮上檯面。
尤其,夏普近期在鴻海董事長劉揚偉領導下逐漸起色,未料竟還有當年爭議未解,震驚各界。
鴻海亦在20日發布重大訊息,強調「關於本案,本公司基於合法合規精神,一切依法辦理。」
郭台銘跨足面板,戴正吳出任夏普社長
1986年加入鴻海、人稱「戴桑」的戴正吳,當年在內部因擅長控管成本、提高生產效率聞名,掌管消費電子事業群期間,更成功替鴻海奪下Sony遊戲機PS2訂單,立下功勞,堪稱是郭台銘身旁的得力大將,並在2004年經拔擢為副總裁。
2012年,為加強供應鏈垂直整合,郭台銘宣示鴻海將跨足面板產業,希望掌握用於蘋果iPhone的液晶面板(LCD)技術、以及更前瞻的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技術,來和三星搶單。彼時,已陷入財務危機的百年大廠夏普,便成為郭台銘相中的目標。
這場台日史上最大的併購案,掀起日本社會對鴻海這家外資的高度不信任,整整四年過去,鴻海才終於在2016年4月,以3888億日圓取得夏普66%之股權。
年輕時便有深厚日文基礎的戴正吳,也因而在65歲近退休之際,被派赴日本,於該年8月擔任夏普首位台灣籍社長。
在任期間,戴正吳親力親為、貫徹節流精神,從組織面、營運面到銷售面都力推轉型。比如,他曾推動「One Sharp」策略,將夏普五個子公司,分為20個事業單位,追求權責分明、提高效率。
一年左右,戴正吳成功讓夏普轉虧為盈,不僅超出郭台銘的期待,亦打破外界對鴻海入主夏普的質疑。2017年12月,夏普從日本股市以中小型股為主的「東證二部」,重返由大型企業組成的「東證一部」。
堺工廠案引怒火,爭議中退場
2020年5月,戴正吳轉任夏普會長及執行長,並在2022年2月正式退休。儘管前幾年戴正吳為夏普打下獲利的良好基礎,但2021年,堅持買回「堺工廠」(SDP)股權的決策,又讓夏普陷入虧損。
堺工廠成立於2009年,為全球首座十代面板廠,當時卻在面板景氣下行之下,於2020年虧到上千億日圓。戴正吳卻認為,堺工廠為夏普重要子公司,且可供應北美市場,不應將之出清。想不到此舉卻引來怒火,早已準備好交棒的戴正吳,最終也因此在風波中黯淡退場。
堺工廠爭議一路延燒,2023年首季,鴻海因認列夏普投資損失173億元,導致業外大虧201億元,在台灣引起震撼。近兩年劉揚偉數度親赴日本整頓,並於去年年底將堺工廠土地、廠房陸續出售給日本軟銀、日本電信商KDDI作為AI資料中心,夏普才又逐步起色。
如今,一樁未解的10億元獎勵金追討案,意外掀開戴正吳與鴻海、郭台銘間未解的心結,日後發展,仍有待觀察。
(本文出自2025.01.20《遠見》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