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如何應用交通領域?自駕車技術發展挑戰公共運輸交通法

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今日與實踐大學法律學系攜手舉辦「自駕車公共運輸交通法制建構專家座談學術研討會」,探討自駕車公共運輸交通法制建構的議題。圖/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提供
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今日與實踐大學法律學系攜手舉辦「自駕車公共運輸交通法制建構專家座談學術研討會」,探討自駕車公共運輸交通法制建構的議題。圖/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提供

人工智慧AI)科技日趨成熟,在交通領域的應用,最受關注的就是自駕車,特別是自駕車運用於公共運輸,通常被認為是打造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關鍵。不過,目前國內自駕車的法制尚未完備,自駕車只能停留在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框架下的實驗場域內行駛,如何讓自駕車能夠在一般道路行駛,並運用在公共運輸上,成為法律上的重要問題。

財團法人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今日與實踐大學法律學系攜手舉辦「自駕車公共運輸交通法制建構專家座談學術研討會」,探討自駕車公共運輸交通法制建構的議題。

行政院政務委員林明昕致詞時表示,要解決自駕車在公共運輸上的法律問題,應該參酌外國先進法制,同時聆聽各界意見,找出適合我國的法律規範,應對自駕車發展所帶來的全新挑戰。

實踐大學董事長謝孟雄提到,科技發展一日千里,人類與法律能否跟得上,是重要的問題,但不變的是,對於交通安全的追求。實踐大學講座教授暨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執行長張麗卿也表示,AI發展是未來趨勢,法律也必須隨之興革,才能因應AI時代的需求;為了建設智慧國家,打造智慧交通社會,相關的自駕車法規必須跟上國際潮流。

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董事長朱兆民開場引言,表示AI在道路交通的應用上,目前自駕車是最重要的議題,值得各界重視,建構適合我國的法制。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創會董事長許宗賢則指出,交通工具除了道路、天空以外,海洋與海下的交通,在AI時代,整個自動駕駛的科技會有更廣泛的應用,相對的法律問題也會突出。

在自駕車公共運輸法制的議題上,本次研討會的學者專家,分別針對歐盟、德國、英國、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或地區的自駕車公共運輸法制進行探悉,從中討論值得我國法制借鏡之處。從比較法觀察,世界各國都重視自駕車應用的行車安全、隱私保護;但在立法體例上,德國、日本等法制建立在既有的法律之上,進行配合自駕車的修正;但英國則是採取獨立立法。世界先進國家或地區的立法,有值得參酌之處,但也不能忽略本土的想法。就此,由實踐大學講座教授張麗卿帶領的研究團隊,訪談交通、金融管理主管機關,自駕車業者、路權團體及其他自駕車公共運輸領域的專家學者,並從中剖析,進而試圖提出立法政策的建議。

今日的研討會並展示由張麗卿擔任主持人,國科會補助指導的「自駕車於公共運輸之交通法制建構」研究案產出的初步成果;會議也特別邀請到目前自駕公車業界的領頭羊--豐榮汽車客運董事長徐弘豐、勤崴國際科技副總林映帆等人,針對內容進行分享與交流。

AI 人工智慧 自駕車

延伸閱讀

恐切割財劃法 政院極可能27日對總預算案提覆議

哲哲說AI會讓自駕車滿街跑…今年台股破2萬6不無可能?網:喊對就封神了

AI 自駕車催速 輝達衝刺相關領域

TPASS 2.0常客優惠開放滿月 10萬人完成登錄

相關新聞

馬斯克xAI發表Grok 3 法人看好四檔台系供應鏈受惠

馬斯克(Elon Musk)創辦的xAI,日前正式發表新一代AI模型Grok 3,號稱「地表最聰明AI」。法人看好,隨高...

宏碁超越陳家成振樺科大股東 華碩、聯想3方怎麼喬?

工業電腦廠振樺電子(8114)獲得宏碁(2353)加碼投資,振樺成為少數獲3大PC品牌宏碁、聯想、華碩(2357)投資的...

「數物人才」均薪直逼7萬 跨域求才號角響徵才會台大登場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台灣是「AI的起點」,不僅將成為輝達重要的全球研發基地,更將為台灣帶來...

AI如何應用交通領域?自駕車技術發展挑戰公共運輸交通法

人工智慧(AI)科技日趨成熟,在交通領域的應用,最受關注的就是自駕車,特別是自駕車運用於公共運輸,通常被認為是打造智慧交...

川普放話課關稅25% 我半導體鏈將轉嫁成本

美國總統川普放話對進口半導體和藥品將課25%、甚至更高稅率的關稅,台灣半導體鏈看法備受關注。業界認為,美方尚未公布關稅細...

聯發科分紅 每人估領91萬 員工加薪同步啟動

IC設計大廠聯發科將於2月底發放2024年下半年員工分紅,外界估算,此次分紅總金額近110億元,大約是去年8月底發放去年...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