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重擊洗產地…太陽能台廠 轉單來了

美國嚴打大陸太陽能業者透過東南亞「洗產地」,揮出史上最重一拳,最新公告來自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越南太陽能產品關稅最高達3,521%,鉅額關稅使得陸企東南亞製造銷美毫無競爭力,業者認為,此舉對大陸太陽能業者堪稱「一拳擊斃」。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數據,美國去年從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越南進口約129億美元(約新台幣4,200億元)太陽能設備,占美國市場的77%。業者指出,這些訂單可望流向元晶(6443)、聯合再生、茂迪等台廠,受相關消息激勵,相關台廠股價昨(22)日全數攻上漲停。
根據美國商務部公告,將對柬埔寨的太陽能產品稅率高達3,521%,理由是柬埔寨拒絕配合調查;越南境內未單獨指名的公司將面臨最高稅率為395.9%,泰國則是375.19%,馬來西亞適用稅率超過40%。
若以陸系太陽能大廠晶科能源為例,若該公司從越南廠輸入美國的關稅稅率核定為245%,由大馬出口到美國的稅率逾40%;另一陸系太陽能巨頭天合光能自泰國輸美稅率375.19%,由越南輸美稅率逾200%;至於晶澳太陽能從越南的出口可能面臨120%關稅。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將在6月2日針對關稅稅率做出最終裁決。而且這些新關稅,將疊加於美國總統川普實施的對等關稅等措施之上。
大陸太陽能業者因享有官方補貼,長年以低價在市場傾銷搶市,美方已緊盯陸企多年,祭出反傾銷、反補貼等懲罰性關稅,陸企因而轉至東南亞國家生產後再銷往美國。
由於台灣是僅次於大陸,全球第二大太陽能生產地,即便台灣也有關稅壓力,仍遠低於美方對東南亞太陽能產品最新祭出的關稅,業界看好,上述129億美元太陽能銷美商機,都將由台廠承接。
針對美國祭出高關稅鐵腕重擊太陽能陸企洗產地,元晶、聯合再生等台灣太陽能業者均認為,東南亞四國的稅率超出原先市場預期,對台廠而言,確實是「千載一遇」的難得契機,台廠重返國際舞台指日可待。
因應美方新關稅措施,越南貿易部已下令嚴厲打擊轉口商品「洗產地」,這項命令於15日生效。而柬埔寨政府也將修改法規,以加強控制和防止柬埔寨被利用作為洗產地的「中轉站」。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