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捨台積電改抱三星 陸行之分析原因有五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宣布AI 6車用晶片改回三星2奈米晶圓代工。(新華社)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宣布AI 6車用晶片改回三星2奈米晶圓代工。(新華社)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宣布AI 6 車用晶片改回三星2奈米晶圓代工,外資金童分析師陸行之點評特斯拉捨台積電(2330)回三星懷抱有五個原因,包括便宜、控制、利益衝突不存在、龜毛及分散風險。

三星半導體長約165億美元大單預計2033年才將正式揭曉,業界原先猜測為超微(AMD)與高通部分新訂單從台積電外溢到三星晶圓代工。不過,路透社報導,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宣布,已簽署1項價值165億美元(約新台幣4,880億元)協議,將向韓國三星電子採購晶片。

以下為陸行之臉書全文,及網址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CX2v5n6pd/

Tesla 宣布 AI 6 車用晶片改回三星2nm 晶圓代工(AI 4 是三星14/7nm foundry, AI 5 是台積電 4nm foundry), 訂單到2033年至少165億美元起跳,目前了解不是 Dojo 3 System on Wafer (SoW) 系統晶片,而且AI 5 都還沒裝在新車上,AI 6 面市還早吧,不管如何,我覺得Tesla 重回三星懷抱的幾個主要原因是:

1. 便宜,尤其最近三星3nm 的良率也有改善,數年之後2nm 良率改善應該不是難事,如此一來,三星提供比台積電較低的價格也相當合理。

2. 控制,馬斯克說三星德州廠離Tesla 工廠很近,還要隨時進廠幫三星改善生產線,這點台積電應該不可能答應馬斯克到TSMC Arizona Fabs 到處趴趴走。這裡我也不確定馬斯克過去的電動車製造背景能對半導體製造有幫助,還是老馬想徹底了解學習半導體製造?以後想把電動車/機器人製造的能力延伸到更上游的半導體製造(這個野心很大,除了三星外,也沒幾家系統產品公司成功過)。

3. 利益衝突不存在:不同於蘋果跟三星的關係,蘋果當初離開三星除了技術跟台積電的差異外,三星也做Smart 手機跟蘋果競爭。到目前為止,三星還沒有正式踏入電動車及機器人製造,三星集團還可優先提供DRAM, NAND, 電池產品給 Tesla,所以台積電不跟客戶競爭的優勢,短期不存在。

4. 龜毛:以現在 Tesla 一年賣不到2百萬電動車,AI 4 全部不到4百萬顆,Tesla 車用晶片對台積電真的很小,但以馬斯克龜毛畫大餅的個性(什麼以後幾億台機器人需求) 一定也想對台積電予取予求, 大客戶如蘋果龜毛就認了,但馬斯克可能踢到台積電鐵板一塊,但到三星就被當神,鋪紅地毯歡迎光臨。

5. 分散風險:如果以後Tesla Robotaxi 服務 and Optimus 3 真的大賣,特斯拉找兩個代工廠來分散風險做不同世代AI晶片,也算合理,到時候 Tesla 可能才會發現,哇勒,台積電怎麼量產進度,良率,晶片耗能,速度比三星好一大截,還是多轉些訂單給台積電好了,嘻嘻。

台積電 三星電子

延伸閱讀

特斯拉簽署價值165億美元協議 向三星採購AI6晶片

特斯拉智能輔駕要來了 年內在中國落地只差這一步

三星晶圓代工2奈米特斯拉大單來了 分析師這樣看

特斯拉三星半導體大單來了? 外電解密165億美元長約

相關新聞

半導體人才荒 文科生也受歡迎

半導體為台灣經濟發展的命脈,一○四人力銀行昨與工研院合作發布「二○二五半導體業人才報告書」,今年五月半導體人才缺口達三點...

半導體人才荒…我人才遭全球挖角 專家:產業複製出海挑戰大

因應地緣政治,愈來愈多的半導體廠展開國際化布局,台灣半導體成功經驗能複製到海外?工研院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長林昭...

特斯拉AI6晶片 回頭下單三星…韓媒爆料台積2奈米產能太滿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28日證實,已與三星簽署165億美元(約新台幣4,865億元)合約,特斯拉下世代全自動輔助駕駛(FSD...

8月27日登場…科技論壇 催動AI新紀元

全球掀起AI革命浪潮,各行各業不再僅止於「嘗試AI」,而是全速「導入AI、落地應用、創造價值」。迎向AI黃金十年,台灣產...

232調查 業界推演四情境

美國232晶片產業調查結果可能於兩周內出爐。業界目前推論四種情境。

新一波世代傳承…台積資深副總羅唯仁退休

台積電前企業策略發展資深副總經理羅唯仁於27日退休,是該公司近期第四位退休的高階主管。台積電高階管理層近期陸續屆齡退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