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川普霸權口氣徹底「讓美國無賴」 交易的藝術坐收外交漁利

點子農場/在第三故鄉 實現地方創生

最近,三意學校邀請了一群地方創生的意見領袖朋友,以「第三故鄉」為主題來對話。我們討論並試圖回答一個問題:如何透過「第三故鄉」的思維來突破當前地方創生的困局?

大家從台灣與日本地方創生的經驗談起,逐步探索將創意、公益與生意結合,實現地方復興的新思路。並以北台灣的水金九(水湳洞、金瓜石、九份)為案例,描繪出融合自然、人文與未來的藍圖。

「第三故鄉」的靈感來自於美國社會學家Ray Oldenburg提出的「第三場所(Third Place) 」概念。他所描述的第三場所,是人們在家與工作場所之外,尋找自我歸屬和與人交流的公共空間,如咖啡館、酒吧或書店。這些地方不僅滿足人們的社交需求,更提供精神上的避風港。第三場所的思維也啟發了星巴克等全球咖啡茶飲產業的發展,創造全球性的新人文情境。

而「第三故鄉」則在第三場所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成為個人與社群重新定義自我與未來的共同空間,是一個融合創意、人文和永續發展的精神家園;大部分的人都是在第一個故鄉出生成長,在第二個故鄉成家立業,而「第三故鄉」不僅是一個空間概念,更是一種理念實踐平台。透過三意(創意、公益、生意)的結合,在地方創生中實現「人與自然永續、文化與創意共生、經濟與社會共榮」的願景。

一直以來,不管在日本或是台灣,地方創生的挑戰始終在於,不僅僅讓地方成為過去的載體,更成為人們想像未來的場域。

在日本,地方創生政策已推行十年,部分成功案例令人矚目,例如將原本某些人口凋零的島嶼打造成國際藝術勝地。然而,多數地區依然面臨人口回流不足的困境。

東京的「人口黑洞效應」仍然吸納了大量年輕人,鄉村的內生動力卻未能有效被激活。

在台灣,自2019年啟動地方創生元年以來,雖然政策推動有助於提升某些地區的產業與觀光,但整體進展仍屬初期,缺乏統籌規劃與長期策略。某些項目雖能吸引遊客,卻未能真正解決地方長期就業與人口外流問題。

這些經驗都反映出,地方創生不能只靠政策和資金的灌輸,而是需要更深層的人文和社會創新,將地方從「解構的危機」轉化為「重構的契機」。

像水金九地區就擁有打造「三意第三故鄉」的好條件。以其獨特的自然與文化資源,成為地方創生的絕佳場域。不僅擁有壯麗的山海景觀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更展現多元文化共存的豐富樣貌,為創意實驗與地方復興提供了許多可能。

閩南、客家、原住民、新住民等不同族群的歷史與生活痕跡共同構成了豐富的地方紋理。

此外,這裡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也為跨文化交流與合作創造機會。

而水金九的靜謐與自然,更為創作者提供適合沉思與實驗的沃土。這裡的獨特氛圍尤其適合藝術家、設計師和創業者的長期駐留,是創意的萌芽和落地的理想環境。

放眼台灣各地,也有許多像水金九這樣的好山好水,這些地方都不僅是旅遊景點,更是可以讓人找回自我、建立歸屬感、實現創意與價值的「三意第三故鄉」。成為創意、公益與生意的共榮場域,並且不斷吸引更多人共同參與經營發展,不斷提升地方的價值。

咖啡館 日本

延伸閱讀

雲林麥寮鄉今年即將突破5萬人 編撰鄉志從過去展望未來

金門全境取景「不如海邊吹吹風」明首播 推動觀光熱潮

12強掀棒球熱 高市宣布加碼1500萬挹注三級棒球

中研院第13屆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 五著作獲獎

相關新聞

多少資產才會滿足?雨果「不同年齡追求目標不同」:存夠退休金不是一切

最近看了一些影片,討論到不要僅是追求財富,人生還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事情。也有影片訪問到一些已經達到一些財富地位的人,開始積極地參與公益活動與捐獻等事情。

文組該怎麼領高薪?過來人分享「服務業跳科技」:需要具備3種能力

之前蠻多文章討論文組職要怎麼領高薪,其實不少案例是進外商科技業然後擔任營運相關的職位像是Operation、行銷、客服、專案經理等等。

台中李方艾美酒店求售 業界猜測:趁國際飯店紛紛入駐脫手

斥資80億元打造的「台中李方艾美酒店」傳出委託不動產公司標售,引發關注。據台中市飯店業者指出,李方艾美公開求售後,已有仲...

momo富邦媒謝年會 持續發展多元科技電商第2曲線

台灣線上零售業龍頭富邦媒(8454)今(28)日舉行謝年會,呼應20週年以「開箱下一個自己」為主題,邀請momo及富昇物...

經部主導設台灣智慧電能公司 「綠電好市多」六家民企入股

中鋼成立台灣智慧電能公司擔任「綠電好市多」,引發工會擔憂帶來鉅額虧損。經濟部昨(2)日表示,已有六家民營企業表達合作意願...

快登記發票!桃園購物節金額破10億元 市府加碼抽獎

桃園市政府經發局表示,今年購物節12月1日登場,活動至明年2月28日,不過至今天上網登記發票參加抽獎的金額已經突破10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