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兒子殺死妻女...父親何去何從?萬千思緒只成為一句「會餓嗎?」
《爸爸》是一部改編自2010年「荃灣享和街弒母殺妹」的人倫悲劇。
電影講述了阮永年(劉青雲飾)在兒子厚明(蘇文濤飾)殺害妻子金燕(谷祖琳飾)和女兒厚恩(熊諾頤飾)後,同時以「被害者」、「加害者」家屬身分面對一夕驟變的家庭、父子關係過程。
透過大量的今昔的畫面穿插,不僅將傳統父親面對孤獨、殺害妻女的是自己兒子後的愛與悲傷完整的呈現,也凸顯了事件下的悲涼和愛的重量並存的樣貌。
------以下有雷-------
日常由細密的父愛一筆一畫寫下
電影中並未聽見阮永年直接將「愛」這個字對兒子厚明闡述,但「父愛如山」的深沉,卻在點滴的日常中透過對話和行為一覽無遺。
阮永年對家人沉默卻堅毅的愛,一如華人社會裡對父親這一角色的威嚴想像。雖吝於將「愛」說出口,然而當厚明想要腳踏車當生日禮物,母親會希望買一台兄妹能夠一起騎的「剛好大小的車」,阮永年卻能一語道穿「他是想要擁有『自己』的腳踏車」,而買下了那輛稍顯「大台的腳踏車」。
厚明在家中的快樂谷茶餐廳打工時,阮永年不斷強調著讓厚明專心學習,提醒他現在不是「太子爺」,卻時刻關注著厚明的一舉一動,並在厚明外送打翻餐點淋濕回來時,第一時間丟給兒子乾毛巾讓他將身體擦乾。
這樣的父愛體現並不只在弒親之前,即使在阮永年在剛得知親子殺死妻女之際,在看到厚明時,仍以一句「會餓嗎?」作為見面後的第一句話,顯示出了愛的複雜與重量——在巨大的悲傷、不解和憤怒之時,也依然存在。
-------
愧疚、不捨是否將愛轉化?
弒親事件發生之後,想像中的「恨」並未發生,由愛轉化而成的悲傷、愧疚與絕望的情緒反而更加凝聚。
在庭審時,厚明對自己的父親唯一想說的話是「不要感到愧疚」。然而作為父親,在面對空無一人的家,以及外界的探究時,無聲卻銳利的咆哮從未停下。
因此當被問到是否要接受採訪,以及採訪會有風水師來分析時,即使知道一切只是媒體為了流量而做出的邀約,最後仍然選擇了答應。
「是因為我做了什麼或是沒做到什麼,才導致這樣的事件發生」的自問,背後是滿滿的絕望和無力。即便做出改變,發生的事情也早已沒有轉圜餘地。回過頭來,依然要要面對如今已是空無一人的房屋。
仍舊對女兒說話,卻再也無人應答;與妻子之間的回憶,剩下只有自己知曉意義的凝望窗戶,阮永年對妻子和女兒的深愛,成了無法言說的悲傷穿越螢幕,將觀眾一同拖入近乎窒息的哀痛中。
在這些日常裡,展現的不僅是對逝者的不捨,同時也是對過往的家庭生活樣貌感到不棄。因為離開的人已經無法回來,而活著的人也不再能以過往的面貌和心情生存下去。
過於沉重的愛與恨,哪裡是出口?
面對這樣的悲劇,雖然極力維持著生活的原樣,阮永年的生活卻處處分崩離析。
從呼喚時無人幫忙開啟的燈、不再屬於自己的茶餐廳,到叫了與太太長相相似的性工作者卻被欺騙而再度失去,都加深了他身上濃厚的悲傷色彩,也彰顯出了他對周遭所發生的事情失去掌控權的事實。
在悲傷壓垮他的同時,身為父親尤其是身為殺害自己妻女的兇手的父親,阮永年的脆弱透過對幻想出的女兒地談話展露無疑。
在脆弱的狀態下,他對厚明的徬徨和力有未逮,也透過回憶阮永年教導小時候的厚明騎腳踏車,卻越來越追不上反映出來。
然而在與兒子的信件交流和對話,阮永年終於放下了心結,選擇與兒子一起面對未來的生活。
當「為什麼」不再重要,悲傷才終於見光,也才能找到重新前進的出口。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