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萬海 元月業績唱高調…法人:本季獲利有想像空間
![長榮海運。聯合報系資料照 長榮海運。聯合報系資料照](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24/12/18/2/31109112.jpg&s=Y&x=0&y=0&sw=1277&sh=852&sl=W&fw=800&exp=3600&w=930)
長榮(2603)、萬海(2615)昨(8)日公告元月合併營收,長榮合併營收422.48億元,月增10.7%、年增49% ,為去年10月以來新高;萬海合併營收146.73億元,月增1.9%、年增58.5%。兩家都有年、月雙增好成績,未受到運價下滑影響。
國際局勢變化萬千,運價自元月中旬開始走低,但受惠年節前出貨量需求增加,長榮、萬海元月營收分別年增近五成及逾五成。萬海指出,營收相較上月及去年同期增長,未來將不斷檢視個別市場需求變化因應調整航線及船舶布局。
法人分析,2024年中東地緣政治造成紅海危機,改變全球貨櫃輪生態,長榮2024年累計前三季稅後純益1,087.54億元,年增239.4%,每股稅後純益(EPS)50.68元;萬海2024年前三季稅後純益346.23億元,EPS為12.34元。
今年元月長榮、萬海營收再度開出佳績,可預期單月獲利也會有不錯表現,觀察全球大型航商都沒有返回紅海,市場船舶供需吃緊,第1季航商表現不會太差,推估只要2、3月維持往年貨量水準,第1季獲利有想像空間。
展望今年上半年海運市場,萬海表示,市場受到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中東地緣政治緩和但短時間紅海通行仍有風險等影響,加上天候不佳,船舶大型化造成港口擁擠,全球航班延遲,船舶周轉率下滑,供應鏈不順問題持續存在。
航運業者指出,元月受到農曆年前趕出貨及擔心美國關稅政策,長榮元月營收繳出好成績,雖然全球貨櫃輪運價連四周下滑,但這是年後正常情況,市場需求好壞要等到大陸地區開始出貨才會較明朗。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