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老屋沒人買?數據打臉 專家:購屋族更重視「買得起、空間大」

資料來源/永慶房產集團
資料來源/永慶房產集團

永慶房產集團彙整實價登錄資料,台北市中古屋在價量上與新屋呈現明顯落差,近一年台北市屋齡30年以上的住宅交易占比高達55%,交易量為屋齡5年以下新屋的近五倍之多。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台北市因開發早、素地稀缺,新建住宅供給有限,整體屋齡偏高,而相較於新成屋,中古屋在價格相對親民、坪效高、地段成熟、交通機能完善等優勢下,成為自住與首購族的主要選擇。

觀察台北市12個行政區中,除了內湖區、南港區以外,其餘行政區皆以屋齡30年以上中古屋為交易主力,其中又以大安區、松山區兩區域差距最大,大安區和松山區屋齡30年以上的交易量占比分別高達69.4%和68.5%。

陳金萍表示,台北市許多屋齡30年以上的中古屋多位於市中心或交通樞紐周邊,所以即便屋齡偏高,仍吸引預算有限但希望入住核心地段的購屋族群。此外,中古屋可提供彈性較大的格局調整空間,總價相對親民。對首購族而言,比起新屋來說,中古屋「買得起、空間大」的實用性更為重要。

屋齡5年以下的住宅交易占比最高的則是大同區,近一年大同區屋齡5年以下住宅的交易占比超過三成。陳金萍表示,受惠於西區門戶計畫推動,加上危老、都更案逐步落地,區內新建案供給穩定釋出,也帶動新屋買氣不弱。雖然大同區整體屋齡偏高,但只要有新案推出,往往因地段成熟、總價相對可接受,吸引在地換屋與首購族進場,讓新屋交易表現脫穎而出。

若比較屋齡30年以上的中古屋和屋齡5年以下的新屋的價格,士林區兩者的價差高達70.6%,位居第一;其次是位於蛋白區的北投區,價差達61.7%。

陳金萍指出,過去士林、北投新案供給稀少,推案多集中於高潛力區段,包括北士科、士林官邸生活圈、天母商圈等,開價基準相對較高,而隨著捷運北環段動工、輝達(NVIDIA)進駐北投帶動產業題材發酵,帶來大量就業與居住需求,區內新成屋價格持續攀升。

此外,士林北投區域範圍大,有部分區域發展不均的現象,如社子島、陽明山周邊仍因交通與生活機能限制,對新案價格支撐有限,導致價差被進一步拉大。

相較之下,文山區與萬華區的新屋、中古屋價差最小,單坪價格僅相差約20萬元,價差約在三成。陳金萍分析,兩區多為傳統住宅區,土地開發強度適中,且近年缺乏重大建設或題材加持,新案價格無法拉高太多,因此新屋、中古屋價差收斂。

綜觀北市房市走勢,在土地取得困難、新屋供給有限的情況下,推升新案開價節節高升;而中古屋則因總價親民與地段優勢,仍為大多數自住型買方的首選。

陳金萍指出,未來隨著政策、利率與通膨環境持續變動,預期買方將更重視「價格可負擔」與實用性,中古屋交易優勢可望持續,而新成屋則需仰賴重大建設題材或品牌建商帶動,才能維持買氣。

房市示意圖。記者朱曼寧/攝影
房市示意圖。記者朱曼寧/攝影
資料來源/永慶房產集團
資料來源/永慶房產集團

延伸閱讀

每2間就1間!延壽方案還沒上路 北市買老屋已成主流

北市大同區深夜竄火…急疏散142人 竟是大樓住戶「放火燒自己家」

北市大同區大樓深夜竄火 消防員「逐層疏散」...半小時撲滅

在地企業回饋社會 捐贈災情勘查車予桃消永安分隊

相關新聞

產業創新獎 五家搶鏡

「2025 Taiwan BIO Awards傑出生技產業獎」的「年度產業創新獎」共五項產品/技術獲選,由永笙生技、工研...

遠雄信義區合建案 簽約

遠雄昨(28)日公告,與地主就台北市信義區土地簽訂合作興建房屋契約書,預計平均分配比率為地主60%、建方40%,交易對象...

尚騰集團2025年銷量衝百億元 全年掛牌數估逾3,000輛 可望改寫30年紀錄

尚騰集團旗下寶嘉聯合異軍突起,總代理PEUGEOT上半年累積掛牌已破千輛,全球CEO首度來台,預估全年將突破3,000輛...

三元能源修復在地信任關係

台泥企業團旗下三元能源科技昨(28)日表示,針對7月14日三元廠火災事件,三元能源發布兩周進度報告,初步判斷火災起因指向...

義美董座高志尚 尚騰集團最強後援

車市買氣冷清,尚騰集團旗下的寶嘉聯合今年銷售量卻將倍增,除產品策略奏效之外,義美集團的全力支持也是重要因素。大環境不佳,...

傑出生技產業獎 15家出列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2025 Taiwan BIO Awards 傑出生技產業獎」公布得主,歷經三個月嚴謹審查與專家評...

商品推薦

FB留言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