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僅認交往1年!金秀賢揭斷聯金賽綸始末 淚訴「她很痛苦但已有新男友」

陸配恩綺離境期限將屆 率先現身松機將搭「這班飛機」

金秀賢出來面對了! 神隱21天「語氣顫抖」道歉:我是膽小鬼

房屋適用自住稅率須設籍 財部:比照地價稅作法

房市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記者游智文攝影
房市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記者游智文攝影

報載囤房稅2.0要求自住房屋適用優惠稅率,須辦理戶籍登記,是變相懲罰民眾。對此,財政部今天表示,房屋稅新增設籍規定是比照地價稅作法,並針對報載案例提供解方,包含將房屋出租以適用較輕的非自住稅率。

囤房稅2.0今年5月開徵,房屋所有人、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於全國僅持有1間房屋,而房屋現值在一定金額(含該金額)以下,若符合供房屋所有人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實際居住並完成戶籍登記,且無出租或供營業使用,則可適用「全國單一自住」優惠稅率1%。

若房屋所有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合計持有2戶、3戶,仍屬自住,均適用稅率1.2%。

非自住房屋方面,財政部指出,囤房稅2.0新制加重多屋族未作有效使用的空閒置房屋稅負,適用法定稅率2%至4.8%;另外,為鼓勵多屋族將空閒置房屋釋出至租賃市場,針對出租申報租賃所得達當地一般租金標準的住家用房屋,調降房屋稅稅率,適用法定稅率區間為1.5%至2.4%。

財政部表示,如果房屋作公益出租或社會住宅,稅率最低為1.2%;盼藉上述措施鼓勵房東出租房屋、誠實申報租賃所得,讓房客租到好屋、於申報綜合所得稅時可適用租金支出特別扣除額(最高新台幣18萬元),減輕負擔,並提升租賃市場透明度。

財政部進一步說明,囤房稅2.0針對自住房屋優惠稅率,增訂納稅義務人本人、配偶或直系親屬應於該屋辦完戶籍登記,主要基於多項考量。

首先,財政部指出,自住房屋與其所附著的土地用途應是一致的,而土地稅法規定,自用住宅用地適用地價稅優惠稅率千分之2,是以在附著於該土地的房屋辦完戶籍登記為要件,因此這次修法將房屋稅比照地價稅作法,一次設籍,房地均可適用自住優惠稅率。

第2,財政部表示,房屋稅是地方稅,按「受益原則」課徵,稅收挹注地方政府各項建設所需財源。房屋無論自住或非自住,都會受惠於地方建設,原應適用相同房屋稅稅率,但為減輕自住者負擔,特別提供優惠稅率,因此以辦完戶籍登記為要件,以證明自住事實。

同時,財政部針對報載案例提供建議解決方案,其中,甲男原有A屋,婚後與其配偶因工作緣故購買B屋,後繼承父母的祖厝C屋,甲男與其配偶均無直系親屬。財政部指出,甲男與其配偶可分別於實際居住的2屋設立戶籍,則2屋均可按自住稅率1.2%課徵房屋稅,另1屋可選擇出租,以適用較輕的非自住稅率。

囤房稅 房屋稅 財政部

延伸閱讀

川普徵汽車25%關稅!財政部曝我整車出口主要為沙灘車:不在課徵範圍

幕後/區桂芝被約談、北市發言人被貼親中標籤 背後有中央廚房的手?

立委促公股投信4併1 財長:3個月提出效益評估

囤房稅2.0將開徵 財部放寬災損房屋申報、適用減免稅期間

相關新聞

無扶養5歲小孩、70歲長輩、年薪逾44.6萬 「單身貴族」1公式算出綜所稅額!

在2025年的綜合所得稅申報中,免稅的總額達到44.6萬元。這意味著,若是一名單身職員,且沒有扶養5歲以下的小孩或70歲以上的長輩,年收入若未超過44.6萬元,則無需繳納任何稅款。

5月所得稅懶人包/每人都有21萬減稅額度、滿足「1條件」年收62萬免稅

綜合所得稅報稅季節來臨,今年的扣除額為何?應該繳納多少稅款?這篇文章將幫助民眾全面了解綜所稅的計算方式。 根據財政部的公告,113年度每個體的基本生活費用為新臺幣21萬元(較112年度增加8,000

美國報稅季登場!資誠籲外派台灣人、企業注意這些重點

2024年美國報稅季正式開始,專家提醒,所有個人與企業的所得稅申報、展延及繳納截止日期均為2025年4月15日;納稅人可...

中芯等11陸企 涉在台非法挖角

為防堵陸企違法在台挖角及從事業務活動,調查局針對「假台資或假僑外資、真陸資來台設點」等竊密行為展開大規模偵辦,針對北中南...

彰化縣公告4千多筆未辦繼承土地建物 列管期滿不登記將被標售 

彰化縣今年逾期未辦繼承登記的土地4593筆、建物144棟,彰化縣政府從4月1日起至6月30日公告3個月,並在公告期滿後列...

躲新制房屋稅 7.9萬戶趕設籍

房屋稅二點○來了,房市設籍潮湧現。在屋主搶最後自用住宅設籍日下,二月全國戶口數量暴增近七點九萬戶,較去年同期激增近八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