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法制 Google獻策:從產業思考

AI(人工智慧)應用蓬勃發展,全球政府都在思索如何針對AI產業進行監管,歐盟、中國大陸都已有相關規範,台灣AI基本法目前仍在討論中,身為AI技術發展的領頭羊,Google政府事務及公共政策副總經理Eunice Huang建議,台灣政府立法時,可以思考人才往哪裡去、創新從哪裡來,政府必須因應產業發展方向,進行適度管理。
美國、中國大陸是全球AI發展最快速的兩個國家,不過,這兩個國家在AI法規制訂上策略相當不同。其中美國總統川普認為AI是非常重要的發展,不能過度規範、箝制AI產業發展,要讓科技公司有足夠空間研發,因此AI法令規畫相對寬鬆,目前在聯邦層級的法令並沒有明確的AI管理法案,不過,加州、科羅拉多州已考慮推行相關規範。
中國大陸是全世界最早開始監管AI的國家之一,主要是針對深偽技術進行禁止與管理,不過,大陸的監管框架非常強調本地社會脈絡,科技發展需要符合政治理念。
歐盟希望積極發展AI科技,但已經訂立非常嚴格的AI基本法,依法歐盟不只針對AI模型本身進行管理,就連AI應用層都要進行管理,企業必須花費龐大力氣與資源才能符合法規,這是很多新創或者小型公司難以達到的。
比較特別的是日本,日本立志要成為AI發展最友善的國家,法規相對寬鬆。因為日本首要目標是提高社會、公部門對AI的使用,因此日本國會目前的AI法令草案屬於鼓勵性質,並未嚴格箝制AI發展。
Eunice Huang指出,日本法令採取的立場,比較像是制定AI技術的基本管理框架,但有疑義之處,仍利用現行法令管理,她舉例說,「假設聊天機器人吐出我的個人訊息,這會侵犯個人隱私,就使用隱私法來處理,而不是額外訂定一個新的法令」。
對於台灣AI基本法立法方向,Eunice Huang提出兩點建議,第一,要根據證據去訂立規則,雖然AI會有潛在的危險,但政府毋須針對想像的、或可能性風險做出太多規範,否則將會箝制AI創新發展,第二,新加坡、日本政府目前的AI法規管理相對寬鬆,但仍保留了未來監管的可能性,換句話說,政府要靈活應對AI的未來發展,現在毋須管理的部分,可以先不管理,但如果未來有必要進行管理,政府也可以訂定不同規則,進行適度監管。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