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推動跨機關便民服務 電子債權憑證將可網路申請財產及所得清單

財政資訊中心日前召開研討會議,邀請司法院與中華電信公司等單位,共同研商一項跨機關連線的便民服務措施,未來債權人可以利用法院核發的電子債權憑證,在財政部網站上直接申請債務人財產清單與所得清單,不必再親自跑到國稅局臨櫃申請,此舉不僅有助減少民眾臨櫃往返操作時間及行政作業成本,而且也能大幅降低偽造或詐騙的風險。
這次債權人查調債務人線上申辦技術可行性研討會議4月21日在財政資訊中心召開,由該中心主任張文熙主持,並邀集司法院、中華電信及國稅局等單位代表參與討論。會中達成共識,未來財政部將建立入口網站,如果債權人持有電子債權憑證,經由司法院系統資料交換並自動查驗之後,即可線上申請債務人財產所得清單,完全不必人工介入。
財政部官員表示,隨著我國經濟成長、工商發達,國人債權債務案件也日益增加,目前每年債權人申請查調債務人財產及所得資料約為170萬份,若以每年250個工作日計算,國稅局每天平均須受理6,800份。國稅局櫃檯人員除必須仔細核對債權憑證(執行名義)的有效性外,也要登打大筆資料,相當耗費人力。為了因應龐大的申請量,部分國稅局還特別規定,單一債權人每日申請查調量不得超過100件。
司法院於2019年推出「民事強制執行線上聲請系統」,並於2022年試辦電子債權憑證。電子債權憑證除了有法院電子簽章外,並加上「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的區塊鏈保護,以確保其真實性及完整性。不過,由於初期仍需要債權人配合登打執行紀錄,因此目前僅限金融機構債權人參加試辦,未來將進一步評估開放給全國民眾申請使用的時機。
據了解,玉山、國泰世華、台北富邦、台新、永豐等參加試辦的銀行債權人,目前已累計聲請換發約30萬筆電子債權憑證,並以每個月1萬多筆的速度逐步增加。預估未來電子債權憑證將擴大介接至各行政機關,以提供更多線上申領的新服務,可望減輕社會成本,達到便民服務的目標。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