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前任住持捲極樂醜聞…少林寺宣布由「他」接任 是全國人大代表

獨/海軍承德艦海試 啟動新型中程區域搜索雷達影像曝光

豪雨重創中南部民宅!賴總統坐鎮應變中心 指示政院成立災害重建小組

財部擬修法 無論配偶有無拋棄繼承擬制遺產仍須繳稅

財政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政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憲法法庭去年10月判決遺贈稅部分法規違憲,財政部今天發布作業原則,明定可就擬制遺產、非擬制遺產,分開發稅單,避免非實際受益的繼承人須負擔擬制遺產所產生的遺產稅

財政部發布的作業原則為修法前的過渡期間準則,未來擬修法明定,無論繼承人有無拋棄繼承,擬制遺產所產生的遺產稅,仍需由其繳納。

被繼承人死亡前2年內將財產贈與配偶,應於被繼承人死亡時,視為其遺產(即擬制遺產),併入遺產總額課稅。

1名男子在死亡前2年內贈與妻子高額股票,但妻子與子女選擇拋棄繼承,導致唯一繼承人、即男子的非婚生女兒,雖未受益於高額股票,依法卻要負擔全額遺產稅,應納稅額5735多萬元;憲法法庭去年10月28日做出113年憲判字第11號判決,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5條第1項第1款規定,部分違憲,應於2年內修法。

案件爭議點在於,丈夫是在死亡前2年內贈與妻子高額的股票,因此這筆贈與仍被視為遺產,須併入遺產總額課稅,但妻子與子女在丈夫死後選擇拋棄繼承,導致唯一繼承人的非婚生女兒,雖未受益於高額股票,依法卻要負擔全額遺產稅。

為解決上述情況,財政部修法前端出過度作業準則,今天訂定「被繼承人死亡前2年內贈與配偶之財產併計遺產總額課徵遺產稅稽徵作業處理原則」,即日起生效,適用範圍是自民國113年10月28日至未來遺贈稅法修法生效為止的已發生但尚未核課案,或尚未核課確定的救濟中、未繳納案,及尚未發生的繼承案件。目前盤點,涉及配偶擬制遺產已有約100多件。

官員說明,目前稅法規定,針對一個繼承案件就是發一張稅單,過渡期間原則明定可針對擬制遺產、非擬制遺產分別開出稅單。以遺產總額新台幣6500萬元(含給配偶的擬制遺產500萬元)、全案遺產稅額275萬元為例,擬制遺產的遺產稅為21萬元(275萬元稅額,乘以500萬元占6500萬元的比重),這部分應向配偶發單課徵;其他非擬制遺產的部分,遺產稅為254萬元(275萬元稅額,乘以6000萬元占6500萬元的比重),則應向全體繼承人(包含配偶)發單課徵。

以上述釋憲案來講,過渡期間原則生效後,亡者的非婚生女兒,將不用負擔亡者之妻所獲高額股票擬制遺產產生的遺產稅,僅需就自身繼承部分,負擔該部分遺產稅。

官員指出,為落實憲法保障平等權及財產權,並維護租稅公平,正在依判決意旨儘速提出修法草案,未來擬修法明定,無論配偶有無拋棄繼承,國稅局仍可就擬制遺產對其發單課稅,詳細條文尚在研議中。

同時,過渡期間原則規定,列報配偶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扣除額時,擬制遺產可以算入其計算基礎,這樣一來,可扣除額度就會增加,有望使稅負降低。

依法律規定,配偶的法定財產制關係消滅時,其中一方的現存「婚後財產」,扣除婚姻關係存續中所負債務後,如果有剩餘,其雙方剩餘財產的差額,應平均分配。所以被繼承人死亡後,其生存配偶得依規定,行使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其價值於核課被繼承人遺產稅時,可以自遺產總額中扣除。

遺產稅 財政部 股票

延伸閱讀

為賺利息把錢放在銀行裡 「猶太商法」從遺產稅告誡你:最終是虧損買賣

7大法官人選再遭封殺…憲法法庭累積385件未結 含性侵追訴權時效案

50張台積電引爆家族爭產!「一人照顧五人分錢」女兒賣股繳稅挨告

「夫妻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請求權」5大眉角一次看!節稅、退休金、平分遺產關鍵必懂

相關新聞

分次結帳拚中獎?國稅局示警:這種發票中獎也沒錢拿

最新一期統一發票中獎號碼才剛公布,財政部中區國稅局也同步提醒,若民眾以不合常規的方式短時間內大量取得小額發票,即使中獎也...

憲法判決催出遺產稅新制 資誠點名繼承人留意四大重點

夫妻間的贈與,未來在一方過世後也可能被列入遺產課稅範圍。專家提醒,財政部28日發布新規,針對「被繼承人死亡前二年內贈與配...

生前贈與配偶財產 兩變革

憲法法庭去年10月認定《遺產及贈與稅法》部分違憲,財政部需在兩年內完成修法。財政部昨(28)日發布修法完成前的過渡期處理...

外商申請退稅 留意三點

外商若要申請適用租稅協定退稅,專家提醒應留意三大重點。首先,財政部已延長退稅申請時效為十年;其次要注意過渡期間適用原則;...

繼承共有房屋 稅率最低1%

囤房稅2.0上路後,台中市稅務局提醒,民眾若因繼承取得共有住宅,是否符合「自住住家用」條件,將直接影響適用的房屋稅率,若...

承攬工程印花稅 有眉角

屏東縣財稅局表示,依《印花稅法》規定,承攬工程契約須按實際承攬金額的千分之1繳納印花稅,但此處所指的「承攬金額」不包括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